改革开放40年,书写在黑土地上的农业史诗

来源:解放军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作者:鲁宏杰 康术臣 中国国防报记者 乔振友责任编辑:孙智英
2018-10-10 22:46

从传统农业到多样化品类,供给侧改革再出发

在二道河农场,民兵排长李广茂的稻田蟹、稻田泥鳅、稻田鸭等产品让记者大开眼界。他介绍,稻田里养殖的生物可以直接吃掉水中杂草和部分有害昆虫,缓解了使用农药和除草剂带来的担忧。同时,生物粪便作为有机肥料被水稻吸收。

李广茂的稻田养殖,构成了当地农业结构新布局的重要一环。

天风浪浪,海山苍苍。和着历史的节拍,北大荒不仅为国家生产粮食,也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发挥着引领作用。

从小在北大荒长大的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八五九农场场长杜德旺,见证了垦区改革历程。他介绍,上世纪80年代,北大荒还主要种植小麦和大豆。到了90年代,北大荒实施“以稻治涝”,使2000多万亩低洼易涝田变成了丰产田。如今,一批高端农业品牌开始走向世界舞台。

调减过剩农产品,增加有效供给,是北大荒人积极推进的改革重点。黑龙江农垦总局党委书记王守聪告诉记者,前两年,北大荒调减玉米411.7万亩,增加大豆321.7万亩、杂粮30.5万亩,形成了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如今,很多种植户改变思路,种下了双青豆、黑大豆、马铃薯等多样化作物。

同时,为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垦区每年都推进实施“三减”(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种植示范面积。仅前年,示范面积就达193万亩,去年又扩大至1000万亩。如今,垦区的绿色食品种植总面积达3300万亩,292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

“供给侧改革是块硬骨头,垦区因面积大、人口多,是硬骨头中的硬骨头,必须以刮骨疗伤、壮士断腕的勇气扛起改革大旗,把北大荒打造成农业领域航母。”王守聪相信,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167万北大荒人传承时代精神,必将凝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

(解放军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