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旗飘扬在开山岛上空。王志国提供
“升旗!”“敬礼!”
32年来,王继才带着王仕花,每天清晨扛着国旗走向小岛高处,一人升旗,一人敬礼。
如今,太阳依旧每天东升西落,开山岛上的五星红旗升起又降下,降下又升起。只是海岛上,再也听不到“岛主”的呼唤,再也见不到“岛主”甩旗的身姿。
“这座岛,我和王继才住了32年,守了32年,现在他走了,我要继续守岛,继续升旗,让五星红旗永远在岛上飘扬。”这是王仕花的心愿。
“许多事情正是因为我们做不到,所以才觉得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如此令人钦佩。”网友曾对王继才夫妇的事迹作出如此评价。
可在敬佩这对守岛夫妻的同时,也有人问:在一座面积不足两个足球场大小的孤岛上不分夏雨冬雪地升起国旗,意义到底在哪里?
这个问题,王继才日常是这样跟王仕花说的——
“别看这岛小,它是我们祖国的海疆,守岛就是守国门、守边疆。国旗升起来,才觉得这座岛是有颜色的。岛再小,也是国家的领土,岛上插着国旗,别人就知道有人守着,国旗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岛就是国,旗帜就是阵地,我要让国旗永远在岛上高高飘扬。”
200多面褪色的国旗,见证了他们32年的日夜坚守。王继才曾因冒着风雨去收国旗,跌断了两根肋骨,但只要能爬起来,他就要去升旗。坚持每天升国旗,是这位老民兵爱国情怀和报国信念的质朴表达与流露。
这个问题,他们的儿子王志国这样理解——
“我在岛上长到7岁,小时候爸爸妈妈升国旗都带着我,这是我童年记忆的一部分;后来自己参军入伍,看到边检站的五星红旗,自己肩膀上有了责任,我才理解了爸妈守岛的意义。”

巡逻结束时,边防人“展国旗”的时刻。李 斌摄(资料图片)
这个问题,边防官兵用在巡逻路终点“展国旗”的那一刻来回答——
被战友誉为“巡逻王”的杨祥国说,走到那里,再苦再累,腰杆会不自觉地挺到最直,军姿应该是“最标准的时候”,因为清楚地知道自己代表的是中国。这种荣誉让人上瘾。
其实,平凡如你我,也许常人没有那么多不平凡的经历,但谁又能说我们的内心没有一面五星红旗在飘扬呢——
船老大包正富说,“每次出海,看到开山岛上的国旗,心里就特别踏实。”
去年,保定市联盟西路小学“小学生对国旗行注目礼”成为“网红”。前不久,一名6岁上海女孩,正急匆匆往教室赶,听到国歌声起,毫不犹豫地站定,向着国旗的方向敬礼。一张名为“一个小学生的慎独”的照片,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
元旦前夜,千千万万的国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齐聚到天安门广场,等待五星红旗与新一年的阳光一同升起。
北岛曾说:“一个人行走的范围,就是他的世界。”然而,如果一个人内心装着祖国,许多脚步所不及的地方,同样是他的世界、他的家园。
开山岛面积不足0.013平方公里,巡逻一遍耗时约20分钟,迈508级台阶。这,是王继才和王仕花的世界,也不全是他们的世界。他们的家与国,在飘扬着的五星红旗映照下,是一体的,难分难舍。

8月13日,开山岛首次换岗的3名民兵在国旗下宣誓。陈 楚摄
开山岛执勤班现在开始点名:
“王旭兵!”
“到!”
“胡品刚!”
“到!”
“汪海建!”
“到!”
“王志国!”
“到!”
“王继才!”
“到,到,到,到!”
王继才逝世后,记者登上开山岛上发现,当太阳跃出海平面,王仕花又像往常一样,扛着国旗,坚定地走向升旗台,与接续守岛的民兵们一齐,再次将五星红旗擎向海天。
国旗在开山岛上升起来了,家就是岛,岛就是国!
(中国军网记者任旭、丁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