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担心装甲车履带压坏地面,俄方用木板垫在履带下。邓庆颖摄
吃饭吃多少取多少而且很安静、履带装备横穿公路垫木板、油车后面是水车,俄军粗中有细——
表面很粗犷,内心很细腻
抽烟、喝酒、光膀子……这是俄军士兵在生活中留给我军官兵的印象。然而,某合成旅指导员高巍注意到,俄军官兵粗中有细:“俄军士兵虽然经常三三两两聚在营房门口抽烟,但是手头有活的时候,从不抽烟;营区内散步的一些俄军军官虽然拿着啤酒边走边喝,可都是在晚饭后;俄军士兵虽然光膀子,但主要集中在下午体能训练时间,而且这期间,俄军士兵从不偷懒。”
表面上随性,背后都有具体的规定。翻译温建龙告诉记者,俄军规定,工作期间不允许抽烟喝酒,军警随时会检查。体能训练是个人的事,不合格就会被淘汰,除了新兵,军官、士官如何训练由自己把握。大家都在纪律要求范围内“放松自我”。
“他们是慢工出细活”,某红军旅军需营房科助理赵军感同身受,俄军制定政策会考虑方方面面,而且需要很长时间,但一旦制定出台,又会坚持很长时间,直到成为行为习惯。
此次联演,中俄两军交流频繁,俄方对我方的饮食特别感兴趣,有许多俄军官兵提出想来中国餐厅体验。赵军回忆道,“那天,为了保障俄军就餐,我们准备了12道菜肴,但每名俄军官兵夹到餐盘里的分量并不多。” 他通过翻译得知,俄军平时就餐都是根据热量需要严格定量,采购标准甚至精确到克,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
负责站岗警戒任务的某旅营长冯宝成也注意到,每次俄军官兵就餐,餐厅里听不到一点嘈杂声。“哨兵上下岗路过餐厅帐篷,有时都不知道里面有人在就餐,不仅没有喧哗声,甚至连刀叉的碰撞声都没有,一切都在静静地进行。”就餐结束后,俄军官兵所用的自助餐盘都是干干净净,甚至连一点菜汤都没留下。就餐时,记者看到不少俄军官兵用一片面包把餐盘里剩下的土豆泥、肉汤都蘸干净。
“爱护实物,也爱护面包”,综合保障组长、工化旅长刘豪杰对俄军这句话印象颇深。浮桥训练场,俄军装甲车辆要横穿公路,为了减少履带对公路的破坏,俄军士兵会在装甲车必经之路上,备放两块木板,等装甲车通过后,再把板子放回路旁。不仅如此,他还注意到,俄军车队特别注重细节,“行进中,所有加油车全开双闪,车距也很大,而且,离油车最近的编队,一定有水车,一旦发生意外,水车可以直接到位。”
这次联演期间,我军官兵在俄军强悍的外表下,也看到他们粗中有细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