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恢复司号制度?这篇文章给你答案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倪光辉责任编辑:张颖姝
2018-09-13 08:17

前进的军号,再次嘹亮

10月1日起,全军将再次响起嘹亮的军号!

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9月11日发布消息称,我军司号制度恢复和完善工作全面展开,计划分两步组织实施:2018年10月1日起,按现行规定全军恢复播放作息号;2019年8月1日起,全军施行新的司号制度。

“军号一响,士气高涨!”“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很多现役军人和退伍多年的老兵纷纷在网上留言,对恢复司号制度充满了期待。

为什么恢复司号制度?我军司号制度经过了怎样的历史沿革?恢复工作体现了哪些新变化?本报记者采访了新司号制度课题组成员、军事科学院军事法制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陈零。

强化号令意识,传承红色基因

“这次恢复和完善我军司号制度,在强化号令意识、传承红色基因、推进正规化建设和提振军心士气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陈零向记者表示。

众所周知,司号是世界各国军队进行通信联络、实施正规化管理、鼓舞军心斗志的传统手段。今年,全军正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全军官兵充满信心奋进在强军兴军的实践中。新时代恢复和完善我军司号制度,正契合当前开展的主题教育,继承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提升官兵练兵备战的士气。

陈零说,司号制度对正规部队秩序、营造备战打仗氛围等方面有着独特作用。同时,军号声是提升全民国防意识的重要载体,某种意义上也能带来安全感。司号制度恢复能够增强民众的国防意识,对当下全民的国防教育起到积极作用。

“民众对行动号、仪式号的设置很关注,新的司号制度充分考虑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因此,一部分曾经激励过一代代革命军人的历史号谱,作为人民军队的宝贵财富,将被传承保留下来。”陈零表示,这次恢复和完善工作主要是对军号功能类别和使用管理进行相应规范和调整。

司号制度随时代而演变

“红色军号伴随着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聚集了人民军队诸多宝贵精神财富。”陈零说,其实我军早在初创时期就建立了司号制度。

陈零介绍,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的国民革命军中编有司号分队和司号兵。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成立后,在军部副官处编司号班、设司号官,在团、营、连分设司号长、号目和司号员。

1931年11月,中革军委总参谋部在瑞金召开红军司号会议,根据部队在作战中反馈的意见建议制定颁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发出《关于司号问题的通令》,人民军队首次拥有了自己的号谱和司号制度规范。号谱分为战斗号谱、勤务号谱、名目号谱、仪式号谱四类共300余种。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形成了完善的军队司号制度。全军部队在连编设司号员,营编设司号班,团编设司号排,司号员成为我军基层部队传统的“八大员”之一。1962年6月,原总参谋部通信兵部重新编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号谱》。该版号谱分勤务号谱、名目号谱、战斗号谱、仪式号谱共四类109种,还附录了两类共8个练习曲谱。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战争形态的演进和我军现代化建设发展,军号的指挥通信功能逐步弱化,应用使用范围逐步缩小,部分军营甚至不再使用军号。

恢复完善司号制度体现四大新变化

这次恢复和完善工作体现了哪些新变化?陈零认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军号功能定位新。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战争形态的演进和我军现代化建设发展,军号的指挥通信功能逐步弱化,过去以指挥通信为主的军号功能定位,与时代之变、改革之变、战争之变不相适应。这次恢复和完善的司号制度,以部队管理为主,兼顾指挥通信和军事文化建设功能。

军号类别和号谱种类设置新。建军初期,我军沿用的号谱主要分为差事、脚步两大类别。1931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正式颁布军用号谱,主要分为战斗、勤务、名目、仪式四类300余种。1962年6月,原通信兵部重新编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号谱》,保持原号谱类别不变,将号种精简为109种。这次精简优化为作息类、行动类、仪式类三类21种号谱。

军号使用时机和形式新。新的军队司号制度规范了军号使用的时机场合,并明确了司号员吹奏与播放号音相结合的司号形式。作息类号主要用于下达日常作息指令,区分部队在营区内、营区外、海(境)外驻扎和执行任务等情况分别规范;行动类号主要在组织战备演练、执行任务或遇有突发情况时使用,通常由司号员吹奏,也可以采用电子号音播放;仪式类号主要在组织礼仪活动时使用,通常由司号员吹奏。

司号工作领导管理制度新。根据军队领导指挥体制和军号功能作用的调整变化,这次由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牵头负责司号工作。新的军队司号制度采取兼职为主、专职为辅的方式,调整编配司号员,在保留传统军号的基础上,研发新型军号和电子号音播放系列设备。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