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延安》:回望党和军队的精神家园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贾永 李敬坡 等责任编辑:马嘉隆
2018-08-23 07:05

【解说】

1938年8月,接替王明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的王稼祥回国,带来了共产国际执委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的指示:应该支持毛泽东同志为中共领导人,他是在实际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其他人如王明,不要再去竞争当领导人了。

在接下来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

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以王明为代表的右倾错误基本被克服。

然而,王明并不甘心。1940年3月19日,他的《为中共更加布尔塞维克化而斗争》一书,在延安再次出版。

王明再版这本小册子,实际上是再度挑战中央的正确路线。

根除错误理论的影响,显然不会一蹴而就。

万物皆有源。左、右两种错误路线的思想根源,就在于党内长期存在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如果不在全党彻底根除这些错误思想,不对每一名共产党员尤其是高级干部来一次心灵洗礼,前进道路上仍然还会遇到更大的挫折。

1941年5月29日,《解放日报》连续两天刊登中央秘书处一则征求文献启事:本处急需1930年九月、十月间《中共三中全会决议案》,及1931年《中央苏区党代表大会决议案》各一件,当以解放社出版之任何书籍,五本奉酬。

五本书的奉酬,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奖励,征集者的急切心情可见一斑。征集者之所以心情急切,是因为要编一部重要的书。这本书就是《六大以来选集》,而编这本书的人,正是毛泽东。

【同期】夏春涛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

据胡乔木回忆,毛主席如此重视这部书的编选是因为当时没有人提出,党内曾经存在过一条“左”倾路线,有的干部认为这条路线根本就没有存在过,把这些文件编选出来,白纸黑字说那时主持中央工作的领导人存在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就有了可靠的依据,就会清楚地看到,毛主席确实代表了一条正确路线。

【解说】

这期间,毛泽东的《农村调查》出版。这是他早期调查研究的成果。他在序言中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虽曾经被人讥为“狭隘经验论”的,我却至今不悔,不但不悔,我却仍然坚持,没有调查是不可能有发言权的。

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突出强调的主题就是实事求是。他还用一个生动的对比,给那些抵触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人画了一幅像:“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1942年早春,延河渐渐解冻,一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整风运动,在这个早到的春天开始了。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也是一次破除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艰难的抗战相持阶段开展整风,其目的就是确保党更好地肩负起领导全民族抗战的历史使命。

党的领导人带头调查研究。在深入陕北20多个村镇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实地调查后,张闻天,这位曾留学莫斯科的党内理论家在他的《出发归来记》中深有感触地写道:“一切工作必须从客观的实际出发。”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1943年,中央党校新礼堂落成,毛泽东将亲笔题写的“实事求是”送给党校师生。这是中国共产党用血的代价换来的四个字。从此,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这四个字,成为中央党校的校训,成为全党遵循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历时三年多的延安整风,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战斗力,是一次成功的实践、一个伟大的创举,实现了全党在毛泽东思想旗帜下的空前团结和统一。

化茧成蝶。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全军深深扎根。毛泽东思想——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最管用的主义!

思想的火炬,照亮民族前行的航程;思想的光芒,产生改变中国的力量。过去如此,今天如此,未来同样如此!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