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说】
对于这段经历,毛泽东若干年后仍旧念念不忘,称赞“徐海东是为革命立过大功的人”。他深情地说,在陕北最困难的时候,多亏了海东同志借给我的五千块大洋,那可是为革命帮了大忙啊!
从徐海东,从红十五军团,从陕北军民身上,毛泽东感受到了来自红军队伍、来自全党的巨大向心力。
直罗镇一战,毛泽东统一指挥中央红军和西北红军打了一个大胜仗,鸣响了党中央奠基陕北的礼炮。
然而,张国焘带领的南下队伍却连连受挫,8万人马损兵过半,不得不三过草地北上。多少从枪林弹雨中活下来的硬汉子,倒在了川西水草地上。
分裂不得人心,团结方能强大!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这是鲜血铸就的真理。
核心,在真枪真刀中形成,在千锤百炼中诞生。越是生死关头,一支队伍的核心越重要。这,同样也是鲜血换来的辩证法。
维护核心就是维护大局,就是最大的政治。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人民军队由弱到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靠的就是始终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靠的就是坚定维护核心,始终步调一致。
【同期】张志明 中共中央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主任
到党的七大,我们党的党员人数增加到了121万,但是党的七大取得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党员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大,更重要的是意味着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标志着我们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从此有了“定盘星”。
【解说】
这是一部老式电台。转战陕北时期,马背上的毛泽东就是靠着这样的电台,调度千军万马,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开始指挥世界上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与陕北简陋的窑洞相比,南京城里的“总统府”金碧辉煌。然而,蒋介石对他的一支支美械部队发出的号令,却因为国民党军队内部各自的“小算盘”而屡屡落空。
几年之后,败退台湾的蒋介石曾反省道,国民党失败的原因之一,在于党务内部的分裂,以致影响到军事、政治、经济、社会及教育等各方面的纷乱与崩溃。
战场的较量,始于政治;政治的角力,在乎政党。
团结,还是分裂,战场之外,胜负早已有了答案。
1948年4月21日,党中央主动撤退一年后,延安城又重回人民手中。在西北,在东北,在华东,在解放战争的各个战场上,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悄然间已经发生改变。而在同一时期,国民党各大派系还在为“总统选举”斗得不可开交。
1948年5月20日,蒋介石在风雨飘摇中就任中华民国总统。
当时就有媒体预言,蒋介石虽然赢得了“总统选举”,却马上要失去整个中国。
【推出片名】回望延安
延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解说】
1937年11月29日,延安东门外机场。
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博古,伫立在凛冽的寒风中,等候着一架来自苏联的运输机降临。
33岁的王明就这样来到了延安。这位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还有一个俄文名字:克劳白夫。
此时,全民族抗战已经爆发4个月。处在抗日最前线的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苏联的支持。毛泽东称王明等人是“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然而,王明从莫斯科带来的却并不是灵丹妙药。
【同期】徐焰 军史专家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经过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第二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这就意味着,全民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但是在全民族抗战爆发之后,共产国际一直有这么一个观念,就认为,国民党力量强共产党力量弱,因此抗战主要依靠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王明是从共产国际回来的,他一贯擅长于拉大旗做虎皮,所以把这个观念就传达到中国党内,好像还有了“尚方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