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的名义——献给首个“中国医师节”

来源:新华社作者:陈芳、王宾、田晓航责任编辑:乔梦
2018-08-18 20:50

一心为民、无私奉献,仁医大爱谱写中国医者动人华章

有人说,中国的医生比外国同行要累得多。的确,穿上白大褂、手术服,这些平凡的“英雄”便化身不知疲倦的超人,不负使命,救死扶伤。

“您把钱用在给孩子看病上吧!”为了阻止患儿家长往白大褂的兜里塞红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科主任医师贾立群竟把兜口缝了起来。

贾立群想,省下了推来挡去的时间,他就能再多接诊几个患儿。北京儿童医院平均每天的门急诊量达9500多人次,有1/10的患儿需要做B超检查。贾立群医术精湛,外科大夫每当碰到疑难病例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让贾立群给看一下”。

由于儿科超声医生十分短缺,1990年至2015年间,贾立群主动承担了医院超声科的夜间急诊工作,并承诺“随叫随到”。为了少让孩子因为B超检查挨饿,他省掉了自己的午饭,争分夺秒给孩子做检查。

最多的时候,他一天夜里被叫起来19次,连续工作36小时……从医40年来,贾立群共接诊30多万名患儿,确诊7万多例疑难病例,挽救2000多个急重症患儿的生命。

“只要你们能等,不管多晚我都给你们做。”这是贾立群常对患儿家长说的一句话。

心系患者,甘于奉献。平凡的“英雄”,像一束光,用自己不变的初心和不灭的梦想,温暖着这个世界。

面对卫校毕业后留在省城改变命运的机会,山西临汾穷山沟里长大的“80后”贺星龙,并不是没有辗转反侧过。

村里没有医生,距离乡镇卫生院和县城医院路途遥远,出行不便,老百姓经常“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夺去性命”。

贺星龙睡不着。因没钱没条件治病而离世的爷爷,乡亲们你家30、他家20为他凑成的3000多元学费,和自己曾暗暗立下的返乡服务乡亲们的誓言,一遍遍在脑海里闪现。

最终,他婉言谢绝了校领导的挽留,回到乡亲们身边,开启了艰难曲折的村医生涯。

山路崎岖、天气恶劣,但再远再苦,贺星龙都要赶到病人的家中。为了再快一点、给更多村民看上病,他咬咬牙,贷款买了摩托车。

擦伤、摔伤成了贺星龙的家常便饭。骨折了,他自己打上石膏粉,没躺几天,又一瘸一拐地去出诊。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