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军队的不解之缘】
老兵为1902位牺牲战友守陵37年:他们在哪我就在哪
在位于中越边境的龙州烈士陵园,有一位忠诚的守陵人——钮本同。37年来,无论风雨,他始终坚守着1902位长眠于此的英烈。不少人曾劝钮本同换份“体面”的工作,但他却说: “我的战友在这里,我就在这里。”

钮本同清理墓园的杂草。俞靖摄
一辈子无法忘记的痛
在龙州烈士陵园内,烈士纪念碑肃穆耸立。沿着青石板路往前走,陵园根据烈士们的祖籍地分化为4个片区,用青松绿植间隔开来。钮本同介绍:“这里一共有1902个对越自卫反击战在籍烈士的墓碑。他们来自全国23个省区,大多数人牺牲时仅20来岁。有的刚刚入伍一个月,就不幸牺牲。”
钮本同近乎可以准确地说出每个烈士的生前事迹。在他最熟悉的一块墓碑里,埋葬着一位来自海南的战友梁汉江。
8月1日一大早,62岁的钮本同骑着摩托车,从广西龙州县城赶到了郊外的龙州烈士陵园,缓步走到2区9排6号梁汉江烈士的墓碑前,点上一支烟放在墓前,口中默念着,“今天是建军节,我来看看你。”

钮本同在讲述过去。俞靖摄
对钮本同来说,1979年那场发生在中越边境的战争永生难忘。
那年,家住边境水口镇的钮本同因熟悉地形环境,曾作为参战民兵与来自海南的梁汉江并肩作战。“1979年2月17日,部队准备发起总攻。我们埋伏在半山腰的草丛里,梁汉江突然拿出三包茉莉牌香烟,说是抽不完了,送我。接着他往山顶走去察看情况。没想到刚走出去几米,却不幸被炮弹击中。”
那一幕即使已过去近40年,但钮本同告诉记者,那是他“这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惨烈”。“后来战友们把梁汉江背下山救治,满身满背都是血,还没到驻地,他已经牺牲了,年仅25岁。”

龙州烈士陵园。俞靖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