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军征程步蹄疾,鱼水情深谱新篇。浙江双拥工作之所以春色满园,得益于民间拥军组织百花齐放。遍及钱塘江两岸的民间拥军组织和拥军个人如繁星点点镶嵌夜空,扮靓了吴越大地的拥军图景。他们如何支持前方将士投身强军事业?《解放军报》记者走访之江两岸进行了调查。
临近八一建军节,浙江省多地民间拥军组织积极开展拥军活动。图为慰问驻训部队官兵。邱瑞清摄
繁星点点映钱塘
——对浙江省民间拥军组织服务部队和军人军属的调查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罗正然 通讯员 刘小翔
6月下旬,浙江省浦江县爱国拥军促进会召开会议,研究探讨新形势下,民间拥军组织如何发动更多社会人士加入拥军队伍,为当地军人家庭提供优质服务、更好地助力驻军部队战斗力建设等事宜。
强军征程步蹄疾,鱼水情深谱新篇。浙江双拥工作之所以春色满园,得益于民间拥军组织百花齐放。遍及钱塘江两岸的民间拥军组织和拥军个人如繁星点点镶嵌夜空,扮靓了吴越大地的拥军图景。
他们如何支持前方将士投身强军事业?记者走访之江两岸进行了调查。
虽不能栉风沐雨守边关,但愿为戍边人分担忧愁——
他们好似军属的解难应急队
“一支竹篙耶,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正是浙江民间拥军组织为军属排忧解难的生动写照。
军嫂梁女士平日要打理水果店生意,还要照顾年迈的公公婆婆,一旦老人身体有恙需求医问诊时便会感到分身乏术。每当她遇到烦心事,全国拥军模范钱立玲都会主动带领“拥军姐妹团”的姐妹前来搭把手,或帮她看店,或帮她照顾老人,让梁女士和家人备感温暖。
从一名供销社普通女职工到拥军典型,钱立玲的身份转变缘于10多年前热播的《世纪初年走边关》纪录片。纪录片中高原官兵爬冰卧雪、站岗巡逻的幕幕场景,让钱立玲心弦颤动,酷爱摄影的她也想用镜头记录这样的感人场景。
那次说走就走的进藏拍摄,让她对军人心生敬仰,也结识了多名在高原军营里服役的德清籍官兵。长年坚守在缺氧的雪域高原,还要承受两地分居之苦、不能孝亲之愧,钱立玲被他们舍小家卫大家的报国热情深深打动。
虽不能栉风沐雨守边关,但可以为戍边人分担忧愁。从那以后,她决心成为身边军属的贴心人,见军属情绪低落时加油鼓劲、家庭变故时嘘寒问暖、生活困难时解囊相助。后来,她还发动身边姐妹组建30多人的“拥军姐妹团”,给军属解难服务的内容也扩展到农忙助劳、纠纷调解、法律援助、孝亲敬老等多方面。
为军属解难帮困的工作涉及一人一事,必须下绣花功夫做大量细致的工作。作为军属“娘家”的民政部门,人少事多,想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有时难免会心有余而力不足。民间拥军组织广泛分布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类群体,感知军属冷暖的末端触角更灵敏、帮扶内容更丰富、服务水平更精细。记者在调研中了解,目前,浙江省绝大多数地区都有这样的民间拥军组织,在军属需要帮助时,他们像及时雨一般第一时间伸出温暖援手。
慈溪市有一支拥军志愿者队伍,他们与义务兵父母组成结对子女,只要老人有呼唤,子女们便二话不说马上赶到。2016年8月,古塘街道一名战士的父亲叶仁禄发生交通事故,结对子女、石桥村民兵连长叶建宁不仅帮忙联系医生做手术,还通过法律渠道帮其获得赔偿。湖州市民政局领导形象地说:他们好似军属的“解难应急队”。
让士兵沐浴着“第二故乡”的温暖建功立业、茁壮成长——
他们犹如士兵的编外指导员
因为给士兵慈母般的怜爱、兄长般的鼓励、恩师般的教诲,让士兵沐浴着“第二故乡”的温暖在军营建功立业、茁壮成长,战士们亲切地称这些民间拥军组织和拥军人士为“编外指导员”。杭州市清波街道的“拥军妈妈”余涤萍,就是其中一位。
眼下,杭州迎来旅游旺季,各个旅游景点人流如织。浙江省军区直属队退伍战士李力却无心周边风景,下火车后直奔余涤萍家,他是专程来看望这位“拥军妈妈”的。
李力与余妈妈的情缘,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省军区直属队官兵训练执勤“夏天顶着烈日训练晒脱皮,冬天挺立寒风站岗冻开裂”。一墙之隔的清波街道的阿姨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们自发购买水果饮料送到训练场,将手套围巾送到执勤哨位,就这么一来二去,军民情谊快速升华,阿姨变成了“兵妈妈”,士兵变成了“兵儿子”。
一次,李力在体能考核比武中,不慎伤到筋骨,住院治疗一周。余涤萍得知后,带着熬好的骨头汤到医院探望,在他出院后,还隔三差五地打电话问问康复情况。如今,李力虽然退伍3年,仍会定期给余阿姨打电话唠家常,这次就是抽出时间不远千里登门探望的。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清波街道的“拥军妈妈”深谙此理,更加积极主动地在官兵训练苦累时鼓鼓劲、取得荣誉时点点赞、生病治疗时问问暖。
这腔真情挚爱,化作官兵扎根军营建功立业的动力。省军区政治工作局干事吴海云对此观察多年,他发现,凡有民间拥军组织结对的单位,官兵练兵备战的热情要高一些,士兵留队选取士官的愿望也要强烈一些。一些基层带兵人风趣地称,一个单位有了两名指导员,官兵的精气神自然不一般。
记者从省双拥办了解到,如今,这样的“编外指导员”已遍及驻浙部队座座营院:长兴县的周松兰奶奶,连续几十年给驻训官兵缝补衣物,带领儿孙加入拥军队伍;温州市的国企退休干部罗小双的儿子管志彦原是一名武警消防战士,在2005年一次灭火行动中英勇牺牲,她化悲痛为力量,将深沉博大的母爱倾注到消防部队。每到节假日,罗妈妈必到区里的消防中队走走,和战士们拉拉家常,问问生活上有没有困难,叮嘱训练执勤注意安全。她还多次为官兵送去电脑、洗衣机等学习生活用品。官兵都夸赞说,见到罗妈妈,心里暖洋洋。
没有稳固的国防,哪有安宁的厂房——
他们堪称强军兴军的助推者
又是一年征兵季,征兵工作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展开。出人意料的是,浙江省湖州市一家公司召开董事会,专门通过了一项征兵动员的提案。
“对符合服兵役条件的员工不论身处公司何职,都鼓励报名参军;对参军入伍的员工一次性奖励1万元,服役期间保留公司职位和福利待遇;凡在部队立功受奖的,退伍回单位工作工资上调一级……”
在湖州,这家公司董事长宁建人父子接力拥军的故事家喻户晓。原公司董事长把公司交给儿子宁建人掌管时,除了教他生意经之外,还语重心长地告诫他,父子俩都没有从军经历,这不能不说是人生遗憾,虽然当不了前方战场的主攻手,但还可以当好后方强军兴军的助推者。
宁建人从父亲手里接过企业的担子,也接过拥军接力棒,把助力强军事业作为企业建设的重要部分。为了激发员工参军报国热情,宁建人充分了解员工需求后,通过邀请部队领导宣讲国防形势、组织员工到军营参观等办法,让员工切实了解国防、支持国防。此外,企业还注重吸纳退伍军人到企业就业,成立之初,便一次性招收80多名退伍军人,之后形成每年至少招录5名的标准。公司创建30多年来,已先后向部队输送了96名员工,招收退伍军人260多人。
都说商人“无利不起早”,可在支持强军事业上,这些企业家一次次把“利”字抛之脑后。谈及此,宁建人言辞恳切道:“其实民间拥军人士算盘珠子拨得吧嗒响,大家都会算大账,没有国家安宁,哪来企业发展;没有企业发展,哪来自己腰包鼓胀。”记者与多名企业拥军协会的老板座谈,他们表示,只要国防建设有需要,企业就该支持。
前些年,驻湖州某部营院门口的战备通道升级改造,部分住户的房屋拆迁成为工程建设的首道难题。得知这件事后,当地拥军促进会主动配合当地政府部门登门做工作,确保拆迁工作的顺利推进。在修筑道路时,有多名企业家运送来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为部队战备建设添砖加瓦。
近些年来,浙江多地企业家联手开展民企进军营活动。他们与基层部队共建结对,发挥民营企业在信息、技术、市场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支援、就业支持等拥军服务,激发官兵和军属的报国热情。湖州市民间拥军组织还设立志国拥军奖、益民报国奖、飞颖好军嫂奖等7个民间爱国拥军奖项。截至目前,已有1700多名立功官兵和军属享受到这样的荣光和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