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起学校的变化,周国仁喜笑颜开。王添昊摄
3、“编余老师”的最大心愿
这几年,墨脱的路通了,背崩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崩乡希望小学也发生了巨变——
孩子们穿上了崭新的校服,教室整修一新,还配备了投影仪、滑动黑板;教学也从当初的语文、数学,拓展到涵盖美术、音乐、体育等多门课程。
两年前,乡里还给学校买来几头奶牛,让孩子们每天能喝上新鲜牛奶。
如今,优厚的政策支持,日趋成熟的软硬件设备,吸引了不少内地老师前来这里支教,老师从“缺编”变成了“超编”。周国仁也从当初的“代课老师”变成了“编余老师”。
虽然“编余”了,但他心里高兴,也没有闲着。
在周国仁建议下,学校开设了国防教育课,由他定期讲授边防知识;每隔一段时间组织一次军营体验活动,让学生们与边防战士一起学习、读书。
“点亮孩子们的心灯,照亮他们的人生路,看着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有了出息,我就觉得值得!”周国仁说。
今年是三级军士长周国仁服役的最后一年。聊起将来的打算,这位戍守墨脱边防20年的老兵,一时语塞……
18年,周国仁把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墨脱。学校里的老师换了一茬茬,而他始终在这里坚守。
周国仁永远忘不了,那难忘的一幕。
2003年7月,他所带的毕业班学生全部考上了初中,其中有7名学生考入内地西藏中学,这是墨脱县第一次有学生考入内地西藏中学。
通知下发的那天,背崩乡群众敲锣打鼓,热闹得像过年一样……
乡亲们涌上来,给他献上一条条洁白的哈达。
阳光出来了,山间的云雾散去。周国仁深情地说:“我最终会离开这里,心中虽有太多的不舍,但更多的是满足和幸福。这满足和幸福,有一多半是门巴孩子们给的。”
作为“编余老师”,他最大的心愿就是:门巴族乡亲们能够伴着新时代的脚步,生活得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