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闻思录|习主席两会上连续6年提军民融合,蕴含深意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洪文军 张硕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8-03-19 18:49

两会闻思录:

习主席两会上连续6年提军民融合,蕴含深意

■中国军网记者 洪文军 张硕

当看到军报军网上刊发的全国政协委员、航天英雄杨利伟提出加快推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报道时,记者不禁想到了“两弹一星”。

或许,这给我们提供了观察思考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一个视角。

在近些年的全国两会上,聚焦科技兴军创新发展的时候,很多军队代表都提到了“两弹一星”功勋们,网友对此也是超乎想象地热议,其中一个争论点很有意思——我们伟大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是不是军人?

其实,公开出版物已经对此做了权威解答,“@军报记者”微博微信上每每发布钱学森的军装照,网友就纷纷点赞、致敬:今天,我们还在分享“两弹一星”的红利!有的国家到我们家门口耀武扬威,吓唬谁啊?

再其实,对于钱学森的军人身份,不论人们是否知道,都不影响我们对这位“两弹一星”元勋的敬仰。

再再其实,即便钱学森没有穿上军装,也不影响这位毅然回国的科学家对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巨大贡献,他的历史功绩就在那里,后人赞誉只增不减。

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防科技辉煌成就,钱学森、邓稼先、王淦昌、钱三强、程开甲、师昌绪……不论是否穿军装,不论是“军”是“民”,皆以此身许国,立下汗马功劳。

穿越历史时空,走到新时代,我们今天在谈论科技兴军时,在谈论国防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时,或许就能更为深切地认识到习主席强调“加快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重大战略意义。

和平年代,唯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采购、人才培养、军队保障社会化、国防动员等领域的资源整合力度,盘活用好存量资源,优化配置增量资源,发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最大效益,方能抢占国防安全、军事竞争的制高点。真正打仗时,虽然是军人冲锋陷阵在战场一线,但战争从来都是体系对抗,军民团结得紧不紧、军民融合得深不深,关乎生死、胜败、存亡,再怎么强调“军民融合”都不为过。

而要实现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突破,加快破除“民参军”“军转民”壁垒仍是重点。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的几位代表在分组审议谈及“民参军”问题时说,现在的民营企业要想进入军队装备物资采购供应商名单,至少需要加盖十几个公章,全流程走完有时需要两年时间。代表们认为,军队尽管有其特殊性,但这种特殊性不应成为军民融合的挡箭牌、拦路虎。

“要探索建立充分的竞争和激励机制,确保各类优质科研力量能够同台竞技、优胜劣汰;要对各类重大实验设施、重大科学仪器进行集中编目并发布共享信息,打通军民信息资源共享渠道;要建立新型军民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形成科技投入与产出的良性互动……”杨利伟委员接受解放军报记者采访时提出的这些建议,很有针对性。

杨利伟委员作大会发言。中国军网记者 穆瑞林 摄

改革强军,部队重塑,健体增能,效率为先,再不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应该更新观念,多在“融”字上功夫、做文章,包括急需的高端人才都可以探索“不为我所有而为我所用”的创新机制。

创新,就是要打开思路、升级思维。置身新时代,来自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代表委员们更清晰地看到:改革强军的很多工作,需要放在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平台上、思路中推进,真正把军民融合发展理念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国防建设全领域全过程,而不仅仅是把军民融合当作部队建设的某一项工作。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