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礼人】张向鹏
【收货人】家人
【礼物】暖心的文章
【我们的故事】
佳节思亲
快过年了,和家人在一起才叫真正的过年。漂泊在外的游子,远离故乡,远离家人,越是临近年关,越是倍感心境苍凉,落寞惆怅。
今年第一次过年不在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头顶一轮冷月,心系万家团圆。
父母都是地地道道北方农民,没多少文化,但却坚定支持我到部队接受锻炼和成长。父亲说:“当兵是光宗耀祖的一件事,每次村里人说起你,我们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你到了部队一定要好好干,要听话,不要犯错误!”
在军校五年,我一直记得父亲的叮嘱,积极上进,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认认真真学习,扎扎实实训练,老老实实做人,现在回头看,一路走过,稳中有进。入学第二年首批学员入党,参加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第四年还立了功,我对自己的成长感到欣慰,对于青春,我能自信地说,我没有荒废,更不会后悔!对于走过的军旅之路,我无怨无悔,更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这一切源于父母对我从小到大的教育,我的成长,离不开他们对我深深的爱。
当兵到现在第六年,我和母亲一直有说不完的话,虽然每次聊天的内容都少不了“老三样”:吃饭、冷暖、愁对象。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南方工作,母亲时常担心我能不能适应这里的天气。夏天时部队在山里驻训,住的帐篷,我和母亲一次开玩笑地说:“每天中午在帐篷里是蒸桑拿,帐篷外是铁板烧”,我以为母亲听了会笑,但是她却连连叹气,不住地叮嘱我多吃几个雪糕,冬天到了,母亲每次会问:“一定很冷吧!我看了天气预报,南方没有暖气你可怎么过啊!”然后就是叹气。我每次都告诉她一切都好,我会照顾好自己,可她依旧一千个不放心……
让母亲最发愁的,就是我的“终身大事”了,每次打电话一大半时间都在说这个。在农村,人们结婚大多比较早,像我这种“大龄青年”,可以说是处于“光棍”的边缘了,左邻右舍问起我是否有对象,母亲总是说:“还没有哩!遇到合适的姑娘你可千万记得给我儿说一说(介绍介绍)啊!”每次电话里面对母亲的“施压”,我总是告诉她我刚毕业,想要先一门心思做好工作,过两年再说。母亲听了就不再坚持,但总会说上一句:“碰到合适的姑娘一定要谈一谈,万一成了呢!”
我喜欢听母亲的唠叨,唠叨里有暖融融的亲情和剪不断的思念,对我而言,家中的父母是坚实的后盾,是幸福的牵绊,是力量的源泉。我也有很深的家国情怀,有我的强军梦想,如果祖国需要,我会毫不犹豫扛起钢枪,如果祖国需要,我愿意守卫边防巡逻站岗……每个军人其实都一样,他有钢筋铁骨,也有热血柔情,也有他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深深的牵绊。每个军人肯定也深深地爱着他的家,不爱小家,何以爱国家?因此,当因为工作任务而过年不能回家时,他的心中必然是深深的愧疚和无尽的思念,他只会把对家人的思念化作坚守岗位、继续前行的决心和毅力。
今天,我想念母亲的唠叨了……
夜深人静,千里思亲。“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家人亦然。从小没有送过父母什么礼物,也从未向他们表白过,今年过年,我就将此文献给父母,感恩父母,祝福父母,愿他们,以及和他们一样的军人父母,永远幸福。

他们离家从军,最盼的就是能回家过年,最难的,也是回家过年。因为他们是军人,送你最多的是期盼,是等候,是银河远看的无奈……因为他们是军人,给你最少的是关怀,是庇护,是你侬我侬的柔情……
他们舍小家为大家!
让我们在这个迎接春天的节日里,向这些格外“闪亮”的祖国安宁守卫者们道一声新年快乐,你们辛苦了!
资料提供:刘宁魁、孙龙、张浩、温清华、安锦宁、陈荻键、岩那、张丕明、马清玉、贺宣钦、季少卿、李金涛、张向鹏
特别感谢:汪晶杰、陈荻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