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走进革命老区金寨,有份寻找红色基因的攻略请你查收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李煊 胡遵元责任编辑:武千妍
2018-01-18 16:09

红色基因里有绿色的身影,你看到了吗?

聆听历史的回音,金寨县早就与人民军队血肉相连。

革命战争年代,金寨人民组建了部队、养育了部队;和平建设时期,人民子弟兵支援老区建设。特别是安徽省军区、六安军分区、金寨县人武部等单位,长期以来对口帮扶金寨县,为老区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脱贫攻坚立下了汗马功劳,金寨的发展有他们的卓越贡献。

在金寨县铁冲乡,曾经的贫困户熊元明成了远近闻名的“猪倌”。2016年底脱贫,2017年如愿入党,两年来他的生活可谓实现了质的跨越。这不得不提仅与他有几面之缘的朋友——安徽省军区政委戴勇。

闲话家常中,戴勇得知,小熊老婆常年患病需要人照料,加之两个孩子上学,生活压力很大,家中的收入全靠小熊在乡镇附近打零工,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小熊表示自己有养猪仔的想法,苦于没有本钱缺技术。戴勇说:你拿出具体方案,资金我们帮你解决。扶贫专项资金很快划拨到位,小熊养殖了15头黑毛猪。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劳动,小熊第一批卖出140头猪,收回成本还净赚6万元。2017年10月,听说戴政委又要来村里,不善言辞的小熊手写了一封感谢信表达谢意。戴勇勉励他:“老朋友,富起来别忘了帮带乡亲们。”

在铁冲乡,这段友谊催生的扶贫效应正在惠及更多的人。

2016年11月底,金寨县铁冲乡张店村贫困户曹可会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原来,2016年回乡创业致富的退伍老兵王汉青为了解决贫困户的后顾之忧,“兵”的轴劲上来了,他和村里签订合同,以政府担保的方式,为每个贫困户垫资3000元,并提供技术指导,统购统销,并实行兜底价。曹可会就是受益的乡亲之一。就是在这位退伍老兵的带领下,铁冲乡将香菇产业发展成扶贫产业,2017年全乡共有63户贫困户参与进来。同时农户可参与到公司生产菌棒时的务工,搬运菌袋、刺孔、注水、搭建菇棚、场地整改等。按日工资80元至100元计算,参与务工人员月平均收入可达到3000元至5000元不等,也是一笔较为可观的稳定收入。铁冲乡长河村村民许昌云说,原来不敢干,靠种地收入很低,现在跟着这位退伍老兵致富带头人种香菇有奔头。

据介绍,多年来,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的部队单位一直心系老区群众、倾力支援地方,在工业建设、教育发展、脱贫攻坚等多个方面都做了很多实事和好事。他们先后帮助金寨县铁冲乡上马水泥厂项目,援建了学校、救助失学儿童,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他们制订脱贫计划、寻找致富项目、传授实用技术、筹集发展资金等,成为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