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基因孕育改革的种子,你找到了吗?
像金寨这样一个偏远的老区县、贫困县,改革开放以来,出台过哪些改革政策、实施过哪些改革举措呢?金寨县相关负责同志说,说起当年的农村改革,还得从我们金寨说起呢。当年,万里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1977年11月,他亲自到我们金寨县燕子河镇的群众家中走访。那里的群众缺衣少食,解放多年看到老百姓的温饱当时还没有解决!这些,深深地刺痛了万里的心。他深入调研、认真分析、大胆决策,痛下决心抓农村改革!他在安徽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来发展为“大包干”,由此拉开全国农村改革的大幕。
金寨人民勇立潮头、改革创新,仅在发展思路上,就由“少生孩子多栽树”发展到“八亩山场做文章”“长抓林电矿、短抓栗和桑”,从“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科技强县”发展到“突出招商引资、工业发展、城镇建设三个重中之重,紧抓农业农村工作、基础设施建设等六项重点工作”,再发展到目前的“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招商兴县、旅游富县、民生活县战略”。

电商进农村,这是金寨县农村淘宝定点店铺。
思路决定出路。随着思路的发展、变化,金寨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先后重点实施和开展了“三个一”(户均一亩板栗、一亩桑园、一亩茶园)工程、开发区建设、大城关建设、全民招商、干部结对帮扶等一系列重点工程和重点工作,承担了全国农村税费改革、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林权制度改革、宅基地制度改革、光伏扶贫、异地搬迁扶贫等几十项国家级、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任务。

光伏产业园。
在改革春风的吹拂下,沉睡的大山苏醒了,落后的面貌改变了,贫困的群众增收了……改革开放40年,老区金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介绍,金寨县2017年的生产总值已经达到108亿元、财政收入14.6亿元,是1978年的几十倍,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0168元,相当于1978年的一百倍,贫困人口下降到4万人,比金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第一次被列为全国重点贫困县时,减少了38万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现在的金寨通了高铁、有了高速,交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道路、水利、电力、城镇建设有了巨大变化,教育、卫生、环境保护等各项事业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