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中共中央军事部和中央军事委员会
周恩来赴南昌领导起义期间,中共中央军事部部务工作由王一飞负责。同年8月9日,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仍由周恩来负责中共中央军事部,王一飞继续代理部长。
1927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改组中央机关,将中央军事部改为军事科,隶属中央组织局,周恩来兼军事科科长。1928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重新设立军事部作为全党最高军事指导机关,由杨殷任部长。
1929年1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又决定:在政治局下设立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杨殷任军委会主任。1929年8月24日,杨殷等被捕。8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由周恩来兼中共中央军事部部长、中央军委会主任。
1930年2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中央军事部与中央军事委员会合并,成立新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作为全国红军的最高指挥机关。新组建的中央军委,由周恩来、关向应、曾中生等9人组成,直属中央政治局领导。周恩来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3月初赴苏联,由关向应继任。8月19日周恩来回到上海,重任中央军委书记。
1931年1月30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会议决定,中共中央军委由周恩来、陈郁、聂荣臻、陈赓等7人组成,周恩来任书记,聂荣臻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要负责白区的兵运、情报等军事工作及对苏区军委、各主力红军重大决策的指导,不直接指挥红军的作战行动。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革命军事委员会”印章
1931年11月2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成立。委员15人,朱德任主席,王稼蔷(王稼祥)、彭德怀任副主席。中革军委既是党的军事领导机构,又是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军事领导机构,也是工农红军最高指挥机关,受中共中央军委、苏区中央局和临时中央政府领导。1932年6月,中革军委随军到前方,增任周恩来为副主席。苏区中央局决定由周恩来负责主持计划并指导关于革命战争的一切军事、经济、财政、劳动的动员事宜。
同年8月初在兴国召开的苏区中央局会议决定,为了加强集体领导,“在前方由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组成最高军事会议,周恩来为主席,负责前方的行动方针和作战计划。”
红一方面军和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
1932年10月上旬,宁都会议上毛泽东遭到排挤,被调离红军。执行王明“左”倾路线的后方中央局提出“由恩来同志负责战争领导总责,泽东同志回后方负中央政府工作责任”。10月26日,周恩来接替毛泽东兼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1933年春,周恩来和朱德等领导红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5月,周恩来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
1934年2月3日,中央苏维埃人民委员会公布了中革军委主席、副主席,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王稼蔷。此后的中革军委实际上由博古代表党中央并与军事顾问李德掌握最高决策权和指挥权。从前方被调回瑞金的周恩来主持军委日常工作,虽然保留红军总政治委员名义,只是协助博古做组织领导工作;朱德仅是形式上的军委主席和红军总司令。他们并不掌握最高军事指挥权。
1934年春,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由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三人团”,成为中央军事领导核心,但起决定作用的,是博古和李德。
长征中的周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