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第14集团军某团驻守训练场的8名官兵在他们的智能手机上安装了某安防软件。至此,该团推行的智能手机使用防护计划初步完成。“这款软件可以帮助官兵在使用微信等即时社交工具时有效降低失泄密隐患。”团政委赵江说。
一段时间以来,随着部队专业训练、装备清理整修等工作相继展开,该团机关各部门工作节奏明显加快,一些部门为方便工作、及时传达信息,纷纷建立起业务微信群。
“这些微信群的主要作用是发送临时通知、传达口头指示以及工作经验交流等等。”作训股刘参谋是最先利用微信群开展工作的机关干部之一。刘参谋建立的微信群有活跃用户30多人,大部分是营连主官,还有个别的排长、班长。刘参谋坦言,利用微信群开展工作,效率确实大大提高了,但如何在方便快捷和安全保密之间拿捏好尺度,把握住底线,他有时也拿不准:“大家在微信群里传递信息和发言时,虽然有意识地进行了模糊处理,但若仔细琢磨,还是存在一定的失泄密隐患”。
相对于机关干部,基层官兵建立的微信群也不在少数。除了连队干部建立了官兵家属群,一些战士也自发建立了同年兵群、家乡群、兴趣爱好群等。一次,战士小李得知部队即将外出驻训的消息后,随即在家乡群里讨论起驻训地的气候以及需要携带哪些个人生活用品等问题,幸亏被连里一名干部及时发现制止,并马上删除了相关信息。
军营里逐渐升温的“微信群热”引起了该团领导的高度重视。“微信是充满时代气息的互联网产品,禁止官兵使用并不现实,如何主动应对,帮助官兵消除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才是明智之举。”团党委一班人很快形成共识,从思想引导、软件安防、建章立制3个方面同时发力,打出一套安全保密“组合拳”。
下好思想教育先手棋。他们通过定期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网络安全知识讲座等活动,帮助官兵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失泄密原理。看到团里邀请的网络专家现场使用窃密软件,在机主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将其手机资料“窃取”后,战士小叶不由地惊出一身冷汗。下课后,他第一时间到团保密室对手机进行了脱密处理。
该团还联合驻地电信公司,引进智能手机使用管理系统,为官兵的智能手机安装安防软件。一旦官兵使用微信、QQ等即时通信工具或者使用电子信箱存储、传递涉军信息时,手机便自动报警,提醒官兵注意安全保密。
技术手段有了,制度监督也不能少。他们还制定下发《微信群使用十项注意》,对不同微信群的适用人群、聊天内容等进行规定,明确群主为安全保密责任人,并通过逐级签订安全保密责任书,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形成安全用网、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解放军报》2016年05月20日 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