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自主”还是“两边下注”
——澳大利亚的安全政策争论
■慕小明 陶 鑫
自1951年《澳新美安全条约》签署以来,美澳军事同盟就一直是澳大利亚防务政策的“基石”。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推进过程中,澳大利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澳大利亚地缘位置独特、国土广袤,便于部署军事力量和开展大规模联合训练,美国通过寻求在澳部署兵力和隐形战斗机、大型水面舰艇等先进装备,努力将澳打造成为驻兵基地、前沿预置场所以及重要的后勤补给点。美国还希望将澳大利亚纳入自己的全球反导体系。
澳大利亚也从美澳同盟中获利颇丰。通过技术合作等形式,澳大利亚从美国获得了大量的高端武器装备、军事情报和国防技术,为澳加速国防转型、确保国家安全以及提高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同盟关系,使澳大利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自身军事实力的不足,并彰显自身的国际地位,有助于其在亚太地区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虽然美澳军事同盟仍在不断深化发展,但对于自认为“中等强国”的澳大利亚来说,其国内主张提高安全政策自主性的声音也在不断上升。澳前总理马尔科姆·弗雷泽在其去世前出版的著作中就认为,澳大利亚与美国的同盟将把澳大利亚引向危害其国家安全的外交冲突中。澳学者和民间持相同论调的人也大有人在。澳大利亚2013年5月发布的第二部《国防白皮书》提出:“必须建立独立自主的强大国防力量,实现防务的自力更生,以确保领土安全和主权独立”。
其实,澳大利亚一直有着实用主义的外交传统,这种思维对其安全政策也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今年2月澳大利亚发布的《国防白皮书》在强调美澳军事同盟的同时,也表示欢迎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带来的机遇,并寻求深化和拓展与中国的防务关系。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述,折射出澳大利亚既不想放弃美国同盟这个安全基石,又不愿失去与中国合作共赢良机的复杂心态。毕竟,中国在2008年就已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保持两国关系稳定,不仅有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和繁荣,也符合澳大利亚自身的利益。
可以预期的是,出于多重战略考量,澳未来防务将一方面紧密配合美国的亚太政策,一方面防范与借重中国并举,尽量避免在中美之间“选边”。虽然澳大利亚积极推进“自主防务”转型,强调建立独立自主的军事力量,但短期内难以改变其先天不足的缺陷,仍然会被牢牢捆绑在美澳军事同盟的战车上。其“自主防务”政策能坚持多久、走多远,仍然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