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迟到的反思未为晚矣

来源:新华社作者:班玮责任编辑:康哲
2016-02-18 12:50

2月16日,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在其所在地、德国西南部城市卡尔斯鲁厄与德国辛提人与罗姆人中央委员会联合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座谈会,检讨60年前该法院对赔偿纳粹迫害辛提人与罗姆人所作的一纸荒唐判决。虽然那段历史已经尘封,但迟到的反思仍极具现实意义。

从1940年5月开始,纳粹德国逐步将辛提人与罗姆人驱逐到被占领波兰的隔离区和集中营。直到战争结束,有近50万辛提人与罗姆人成为纳粹种族灭绝暴行的受害者,只有4000至5000辛提人与罗姆人幸存。战后他们要求赔偿理所当然。

但1956年1月7日,当时的西德联邦最高法院却作出了一个原则判决,称所有1943年以前的迫害措施都是有理由的,因为它们是由这些“茨冈人”“自己不合群、常犯罪和爱到处游浪”引起的。判决书还称:“经验表明,他们往往犯罪成性,特别是爱小偷小摸和诈骗。他们很多人缺乏尊重别人财物的道德操守,因为他们就像落后的原始人一样有着毫无节制的占有欲。”

这一纸赤裸裸的种族歧视性判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德国反思和清算历史道路的曲折。战后初期,虽然战胜国占领当局在西德推行“去纳粹化”,但是很快发现,在当地根本找不到多少没有纳粹污点的司法人员去维持司法体系的正常运转。于是,不少为纳粹政权效过力的法官、律师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1956年作出上述判决时,西德联邦最高法院有80%的法官曾为纳粹德国效力。

直到1963年,西德联邦最高法院才更改了判决,承认1943年前对辛提人与罗姆人的迫害也有种族政治原因,因而受害者可以再申请赔偿。但是这次改判对很多受害者来说为时已晚。

参加16日检讨历史座谈会的德国联邦最高法院院长林佩格和德国司法部副部长胡比希等人均认为,现在反思那段历史有新的现实意义。当下的德国正为难民潮所困,科隆性侵案等事件又使排外情绪蔓延,少数害群之马的犯罪行为又被一些人当作依据,泛化为对所有难民的歧视。

胡比希说:“德国联邦最高法院的有关歧视性判决已成历史,但遗憾的是,我们社会对少数族群的歧视并没有成为历史。”

德国反思历史已成为国际榜样。德国人不断检讨历史,一个根本原因是为了告诫后人。正如西德总统魏茨泽克在1985年欧战结束40周年之际发表里程碑意义的讲话中所说:“不反观历史的人会对现实盲目;不愿反思暴行的人将来就可能会重蹈覆辙。”

在德国中学历史课堂里,老师和教科书讲的不光是详尽的二战历史知识和德国犯下的战争罪行,更重要的是还教学生学习独立思考,学会自己辨别是非。历史不会简单重复,极右思想会在复杂的新情况下借尸还魂,沉渣泛起。因此,在应对难民潮之际,有德国社会学家告诫政府,要谨防各种新形式的极右势力借民众不安兴风作浪,毒化社会氛围。

德国联邦最高法院60年后回头检讨自己丑陋的过去,可以说是为德国民众又上了一课。

(新华社柏林2月16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