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空袭“伊斯兰国”得失几何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倪海宁责任编辑:康哲
2015-10-13 03:15

近日,俄罗斯在叙利亚地中海沿岸各要地持续增加军事存在,连续对“伊斯兰国”极端势力实施空中打击。叙利亚危机持续至今已四年有余,“伊斯兰国”坐大猖獗也已一年多,俄罗斯选在此时突然发力,背后有多重战略考量。截至10月7日,俄方已对叙境内112处“伊斯兰国”目标实施了空中打击,其影响开始逐渐显现。

首先,为巴沙尔政权救场的同时,确保了俄在叙的一系列战略利益。巴沙尔政权是俄的传统盟友和在中东地区的重要战略支点,也是防止宗教极端势力向俄渗透的“防波堤”。仍然掌握在巴沙尔政权手中的叙利亚塔尔图斯港,则是俄在前苏联地区以外唯一的海军基地。俄在叙还有价值不菲的投资和军火合同。然而,叙政府军久经战事消耗,近日又遭反对派武装和“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夹击,在多条战线上形势不利。俄罗斯此番对“伊斯兰国”的直接空袭和对叙反对派武装的“顺带”打击,在物质和信心层面为巴沙尔政权打了气,也有助于俄罗斯更好地维护自身战略利益。

其次,借势重振了俄罗斯的国际影响力。美国及其麾下的西方反恐阵营,试图让宗教极端势力与巴沙尔政权互耗,故长期仅止步于空袭而不愿过多投入,“伊斯兰国”猖獗势头不减反增。俄在此时出手,在短时间内获得了不小战果,抢下风头和道德高地不说,还博得国内外一片点赞。当前,俄罗斯、叙利亚、伊朗和伊拉克已然达成了交换和分享反恐情报信息的协议,黎巴嫩真主党也高调欢迎俄方亮剑,俄与伊朗牵头的“什叶派弧形地带”势力之间关系正渐入佳境,一个由俄牵头的“非西方”反恐联盟雏形初现。甚至伊拉克也有意步叙政权后尘,邀俄入境打击“伊斯兰国”。

第三,造势中东,缓解了美欧自乌克兰危机以来对俄施加的战略压力。正如观察人士所言,普京此时在叙出手,“时机和地点选择得耐人寻味”,“提高俄威望的同时,确保了西方反弹得相对微弱”。如今,美欧在中东恰恰各有战略软肋:美国主导打击“伊斯兰国”很不给力,培训叙反对派武装搞“代理人战争”的计划也遭遇挫折,“看不到迅速推翻巴沙尔的可能”。加之美国忙于战略东移亚太,既无意、也无力在中东与俄摊牌。叙利亚因战乱而成为近期欧洲难民潮主要来源地的严酷现实,则促使曾坚决要巴沙尔下台的一些欧洲国家反思“紧跟美国”的既有对叙政策。从德国总理默克尔、英国外交大臣哈蒙德和美国国务卿克里等欧美政要陆续在巴沙尔政权“延寿”问题上松口,到美俄恢复防长对话,从俄乌法德四国领导人在巴黎重开会谈、力促乌克兰局势缓和,到在叙执行任务的美战机多次主动闪避俄军战机,并无上策因应和制衡俄罗斯的美欧正在作出让步。

总之,在本轮博弈中,俄罗斯凭借时机选择和战略运筹得分不少。尽管西方不会轻易放弃支持叙反政府武装,已然对俄“宣战”的“伊斯兰国”将为俄带来新的恐怖袭击风险,俄军空袭的维持也仍存变数,但随着俄方筹码渐增,延宕已久的叙利亚危机乃至俄与西方关系的转圜,有望迎来新的窗口期。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