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伟大的抗战文化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刘庭华责任编辑:吕欣彤
2015-09-03 04:01

2、土窑洞里写成的、页页稿纸上带有西北黄土地味的《论持久战》,跻身于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列

实行全民族抗战、持久战战略方针和游击战及其一系列作战原则的先进军事理论,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关键。

20世纪末,西方一个著名学术机构评出了影响人类历史的十大军事名著,中国占有其中两部:一部是《孙子兵法》,一部是毛泽东的《论持久战》。

世界各国的军事专家学者都公认,《孙子兵法》是人类冷兵器时代军事学术的最高成就,历来被认为是“兵学圣典”,而《论持久战》则是热兵器时代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弱国战胜强国的具有指南针意义的代表性军事著作。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在延安城西南的凤凰山脚下的土窑洞里写成的,页页稿纸上带有西北黄土地味,何以跻身于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列而享誉全球?它的魅力为何如此之大?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来寻找答案吧! 

全国抗战之初,国民政府提出实行“持久消耗战略、以空间换时间”,其主体思路是正确的,但它实行单纯依赖政府和军队的力量,而不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一场人民战争;实行内线固守、分兵把口的作战方针,并把全国抗战分为战略防御和战略反攻两个阶段或称两个时期。战争指导的失误,导致由此带来巨大伤亡损失。

历史表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先进政党,在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关键时刻,可以发挥扭转乾坤的历史作用。抗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虽然不是执政党,但她却成为凝聚人民力量的有力号召者和坚强组织者。中国共产党首先倡导并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成为坚持持久抗战的中坚力量。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持久战的总方针,抗战必经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阶段理论及其一整套作战原则,并把游击战上升到战略地位,实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成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军国主义的有效作战模式。《论持久战》成为中国人民抗战的指南,从而大大增强了中国军民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信心、骨气和底气。无论形势多么复杂、战争多么残酷、条件多么艰苦,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同各爱国党派团体和广大人民一起,共同维护团结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抗战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认为“民力和军力相结合,将给日本帝国主义以致命的打击”。广泛开展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游击战的战术战法,并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实行游击战与正规战相配合,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先后开辟了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四大敌后战场,建立总面积达10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亿的19块抗日根据地,与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密切战略合作,创造了敌后与正面两个战场共同夹击日军的战略格局,陷侵华日军于人民战争的大海之中,使其遭受灭顶之灾。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说明,先进的军事理论,对于弱国战胜强国,有着不可估量的指导作用。毛泽东关于抗日持久战和游击战争的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仍然被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许多亚、非、拉国家和民族广为运用,产生了深远影响。日本研究战略理论的著名学者伊藤宪一把毛泽东的持久战思想归结为“以动员人民的战略和游击持久的战略,来实现弱者对付强者的战略理论”。原日军大本营参谋山崎重三郎撰文说:“世界上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游击战争,但只有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共产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进行的游击战,堪称历史上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游击战。他的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把百万帝国陆军弄得团团转,在中国打败了日本人”。英国著名学者戴维·麦克莱伦在他所著《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一书中评价说:“毛(泽东)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最富于独创性的贡献,是他关于游击战的思想和在军事上同强大的敌人长期斗争中所采取的策略思想……这些战略思想后来在南斯拉夫铁托的敌后游击队、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解放阵线以及古巴革命期间和印度支那都被成功地运用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