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革命军人的“血性”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张天润责任编辑:姚远
2015-07-14 02:38

对于军人来说,血性是什么?

有人说,血性是一股“气”。抗美援朝期间,英雄的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美军一个军拥有坦克430辆,志愿军6个军没有一辆坦克,完全处于劣势的志愿军却打赢了一场“绝对不可能赢”的战争。松骨峰战斗,一个连的志愿军挡住了敌人几个师的轮番进攻。是什么让志愿军坚如磐石?毛主席的答案是:“美军不行,钢多气少”,而我们是“钢少气多”。

有人说,血性是一道“梁”。血性是军人的脊梁,英雄是血性的化身。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我们这支军队涌现出了无数革命先烈和英雄集体。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是我军的血性名片。

拿破仑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精神,从长远说,精神总能征服利剑。军人血性,就是由信仰、意志、品格和能力等融合的一种精神力量。当前,我们正朝着中国梦、强军梦的目标奋力前行。作为中国梦、强军梦“梦之队”的新锐力量,我们该如何理解新一代革命军人的血性内涵,该如何凝聚实现梦想的血性力量?

有听党指挥的血性,党叫干啥就干啥。军有军魂,兵有兵魄。“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首要一条就是有灵魂,有灵魂就是对党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把坚定理想信念融入官兵血脉中。这是一种坚守的血性、有灵魂的血性、有信仰的血性,这种血性决定着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政治本色。革命军人始终要做到党叫干啥就干啥,决不拖泥带水。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我们必须铭记的是:我军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必须始终保持对党和人民忠诚。我们需要坚守的是:不管历经多少风雨,簇拥在党旗下的血性不可丢。

有牺牲奉献的血性,敢于刺刀见红。人民军队是个特殊群体,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革命军人时刻都要准备牺牲,处处都要勇于奉献,事事都要积极践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把牺牲奉献锻造成军人必不可少的血性基因。2011年,俄军讨论决定继续保留刺刀;2013年,美军考虑恢复单兵刺杀训练。我军是有敢于刺刀见红的光荣传统的,今天这一光荣传统不但不能丢掉,更须强化。和平年代,战斗精神如何强化?毛主席早就指出:“锻炼部队,一靠打仗,二靠平时训练。”平时的战备训练应成为我们锤炼牺牲奉献血性的主要途径,只有发扬勇于战斗、勇于牺牲的精神,以实战为背景从难从严训练,锤炼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的作战技能,才能做到长缨在手,不怕形形色色的战争威胁。只有在各自平凡岗位上甘于奉献、在险难任务面前敢于牺牲,我们才无愧于“最可爱的人”这一称谓。

有不惧艰险的血性,百折不挠,绝不懈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诗表达的是先辈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生动诠释了我军官兵不惧艰险、气吞山河的血性豪气和英雄气概。时间的车轮驶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我们在各项工作中仍然要有不惧艰险的血性,百折不挠,决不懈怠。训练水平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理论学习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奔行在实现强军目标的征途上,我们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后退念头,不能有一丁一点的松懈心理,必须时刻保持向前冲锋这股劲。

有舍我其谁的血性,敢于逢敌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关键时刻敢亮剑。我军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不胜枚举,其真谛就是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敢于直面敌人敢于亮剑。今天的世界并不安宁,我们的周围有“风”有“浪”,有虎有狼。眼前虽然暂时没有直面敌人的凛冽场面,少了战场硝烟的弥漫,却多了全方位全要素的无形对抗,较之以往更具有隐蔽性和斗争性,狭路亮剑的精神不仅不能削弱,更要强化。“有一根弦我们紧绷着,有一种使命我们肩扛着,有一片风浪我们紧盯着……”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我们应以时刻准备战斗、随时准备冲锋的姿态,以舍我其谁的胆气、敢打必胜的豪气,激荡“能执干戈为社稷”的战斗血性,做一名让党和人民放心、令任何对手都闻风丧胆的血性军人。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