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八一观点>>热点透视>>正文

美陆军新一轮结构调整:打造"战略性地面力量"

来源:现代军事作者:张新征 程刚 肖咏捷责任编辑:康哲2014-11-28 08:39

对美国陆军结构调整的几点认识

从重兵投入2个战场转向以亚太和中东为重点的全球布势

力量部署的改变是陆军规模结构调整的根本原因。随着美国于2011年底完成从伊拉克撤军,并提出于2014年底将阿富汗的安全责任移交给当地政府和军队,美国开始放弃大规模反恐战争,确立了以国土防卫、全球安全和力量投送为主体的防务战略支柱。从重兵投入2个战场,小规模部队轮换部署为主,转变为以亚太和中东等可能的冲突爆发区域为重点的全球布势。维持在欧洲、非洲和拉美等地区小规模军事存在的同时,更多地扶植和依靠盟国力量。将太平洋和中东战区列为优先战区,组建区域专设部队,就是陆军全球布势策略的直接反映。美国陆军驻德国的第5军和第170、172空降步兵旅成为首批裁减对象,而亚太地区仍维持原有6.6万多人的规模。

陆军职能的重点从长期反恐维稳向国家间高强度战争恢复

陆军职能任务的转变需要新的作战力量结构。2014年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的核心是“1+1”的力量规划构想,在不放弃全频谱作战的同时,重点瞄准大规模高端冲突,要“在一场大规模、多阶段的战役中,击败地区性对手”。

美国陆军的首要任务是“在全球范围内快速部署,并击败陆地上的任何敌人”。陆军职能的重点转向“作为联合部队的一部分,部署、作战并打赢国家战争”。为了应对高强度的反进入/区域拒止威胁,美国陆军提出了新的“2025力量”构想,重点建设分散化、分布式、一体化和具有地区适应性的战略性地面力量。旅战斗队将在维持或增强已有机动力、防护力和杀伤力的同时,提高远征机动作战能力。这一趋势与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陆军对未来作战环境的构想十分接近。未来战斗系统在概念论证阶段对未来作战环境的主要设想就是2020~2025年国家间进行的高强度战争,只不过这一需求构想在2004年之后一度受到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反叛乱行动的影响。

陆军结构调整直接受到“预算驱动”的影响

“预算驱动”是美军当前改革的本质,也是陆军压缩规模结构的直接原因。美国国会已确定未来10年削减4870亿美元的防务预算,如果2016年“自动减支”方案得以实施,防务预算削减总额将达到9870亿美元。在美国国防部公布的2015财年国防预算申请中,陆军、海军和空军的预算分别为1205亿美元、1477亿美元和1378亿美元。与2014财年的授权额相比,只有陆军预算减少了1.11%,海军和空军分别增加0.25%和2.28%。与2014财年的预算授权相比,除人员预算略有增加(0.89%),其他方面都有大幅度削减,如作战与维护预算减少7.99%,采购预算降低5.52%,研发预算减少7.43%。2011财年以来,美国陆军的预算已连续第五年减少,迫使陆军不得不大幅度加快兵力规模的削减,以节省资金用于现代化投入,调整力量结构成为必然。

陆军结构调整的实质是增强基本作战单位的实力

美国陆军此次结构调整后,基本作战单位特别是旅战斗队的实力有显著增强,除前文所述总兵力增加外,各核心战斗要素均有较大程度增强。

(1) 增强了旅属火力打击力量

模块化改革中,所有军(师)炮兵和野战炮兵旅均被撤销,替代原军(师)炮兵的火力旅数量不足,导致部分现役师既失去了师炮兵,也没有相应的火力旅。原隶属师炮兵在传统上承担直接支援任务的身管炮兵营被调整到旅战斗队建制内,实力有所削减。此次结构调整后,旅属火力打击力量得到增强。一方面,火力营从机构上增加了1个炮兵连和2个炮兵排,战时可组建2个射击指挥中心,提高了射击指挥能力;另一方面,增加了2门身管火炮,营火力单元总量有所增加。更为重要的是,步兵旅属火力营增加了1个155毫米榴弹炮连。新编配的M777A2式155毫米轻型牵引榴弹炮最大射程(发射“神剑”精确制导炮弹为40千米)和射击精度(圆概率误差10米)显著增强。该炮大量采用钛和铝合金材料,战斗全重仅为4170千克,除可用固定翼运输机和重型旋翼机空运或吊运外,也可用师编内的UH-60L/UH-60M“黑鹰”直升机吊运,具有较强的战场机动能力。

(2) 机动作战力量得到恢复

为步兵旅和装甲旅战斗队增加1个机动作战营,也是减少旅战斗队数量的同时,提高旅作战能力的需要。模块化改革后,步兵旅战斗队和重型旅战斗队均只辖2个机动作战营,缺乏必要的步兵实施低强度作战。作战中,旅长往往将机动作战营拆开,或以侦察营和炮兵营充当机动作战营,以满足维稳行动所需的人力。美陆军进行的兵棋推演也显示,2营制旅战斗队由于缺乏组建预备队的作战力量,会造成了旅级指挥上的麻烦,尤其是高强度作战环境下,面对相同规模兵力的对手时,并不占完全的胜算。着眼未来需求,美国陆军高层认为“每个旅都必须要有第3个机动营”,以更好地完成目前由侦察营担负的战斗、巡逻和阵地警戒等任务。

(3)工程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后期,美国陆军只在旅战斗队编有1个工兵连,以2个战斗工兵排为主,执行类似步兵分队和简单的工程保障任务。在实际作战中,专业化工程保障力量的不足,导致在完成开辟通路、渡河作战等核心机动任务时受到诸多限制。根据已披露的编制方案,新编的2个工兵连略有差别,在分别编有1或2个战斗工兵排之外,还增加了架桥、筑城等专业化工程保障和有人与无人探扫雷分队。新的工兵营将显著增强旅战斗队在复杂和城市环境中开辟通路、扫雷破障、跨越沟壑以及工事构筑等方面的能力。

此外,新的旅属支援营还统一编有6个前方支援连,分别配属旅工程营、侦察营、3个机动作战营和火力营,以增强战术分队的综合保障能力。旅属侦察力量也有较大规模增强。

移动信息网络和空地无人平台成为陆军战斗力的重要增长点

开发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机器人技术,是当前互联网时代陆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美军通过维持技术水平的绝对优势,实现战斗力提升的重要增长点。美国陆军正在持续改进网络能力,进一步优化指挥官的态势感知,实现部队作战能力的增强。“作战人员战术信息网(WIN-T)增量2”从2013年底开始部署,它将移动信息网络拓展到连级,已成为美军机动战术通信网的主干。旅、营级指挥所是战场指挥控制的核心。利用“WIN-T增量2”,模块化综合指挥所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拆除、移动和开设,并可以重构完全成熟的旅(营)战术作战中心。空地无人平台的实质是移动信息网络向物联网的延伸。在陆军总兵力削减的背后,是作战机器人的大量使用。无人机将在美国陆军作战中发挥新作用,大约6~7个航空中队将以MQ-1C型“灰鹰”无人机为主体,主要用于远征机动作战或电子战攻击任务。美国陆军还将使用机器人及其他无人平台来替代被削减的士兵。无人驾驶地面车辆不用考虑人员防护问题,不但可以减少体积,还能节省装甲等防护成本,能从整体上减轻旅战斗队的费用。军用机器人将很快在一系列任务中替代士兵:遥控机器人可协助无人机执行任务;球形警戒机器人能在地面上滚动并利用隐藏摄像机工作;飞行机器人可随风摆动身体,能从高空对作战平台提供长时间情报支持;“大狗”、“猎豹”等仿生机器人也已投入实战测试。

结论

总的来看,美国陆军此次结构调整主要是通过裁减旅及旅以上指挥机构(约25%)来实现兵力缩减。为确保不失作战优势,其核心作战力量基本得到保留,甚至有不同程度的加强。对于预算压力下兵力规模大幅削减对战斗力的冲击,美国陆军除了发展无人机和机器人技术外,还重点投资破坏性杀伤力、装甲、未来垂直起降等实现远距离和低油耗的新一代突破性技术,服务实现与海军陆战队和特种作战司令部联手打造“战略性地面力量”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