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八一观点>>八方来声>>正文

公方彬:弘扬英烈精神 构建精神"大厦"

来源:国防参考作者:公方彬责任编辑:康哲2014-10-14 17:17
    (原标题:公方彬:从战略高度强化英烈精神的弘扬工作)

2014年3月28日,沈阳桃仙机场,隆重迎接437具志愿军烈士遗骸从韩国归国。

稍加留意便不难发现,当下中国精神和价值观领域正发生着一波又一波持续加温的活动,就是弘扬英烈精神。2013年7月,中办、国办、军办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烈士纪念工作的意见》;年底,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建立起纪念保密战线上牺牲的无名英雄的浮雕;今年3月,国家隆重迎接自韩国归来的437具志愿军烈士遗骸;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规定9月30日为“国家烈士纪念日”;次日,民政部公布了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所有这些都给我们以强烈的信号——价值系统与精神“大厦”建构已经驶入“快车道”,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思考这一精神工程的建设途径和方法。

弘扬英烈精神是时代需要和多重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

弘扬英烈精神已经不仅仅是政府行为,更是民间活动持续升温的表现,甚至可以说是当下难得的官民互动。实际上,除了官方的上述工作,民间围绕缅怀英烈,关注和关心抗战老兵,特别是远征军老兵的活动此起彼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大国崛起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下中国乃至世界的“强音”,而中国近代以来最接近世界中心的现实,也强化了民族自信。这都要求甚至迫使我们思考,大国崛起于哪里?大国崛起于文明:只有立身于人类文明的制高点并起到引领作用,才敢言崛起,而文明更多地反映在精神层面。而蕴含着最强大力量的莫过于为国牺牲者。

今日中国迫切需要探索有效张扬高尚精神的方式方法和载体。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至少需要遵循两条路径:一个是弄清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的精神基础奠基于何处;另一个是我们将走向哪里,需要开拓何种新的精神力量之源。就前者来讲,从革命先烈那里寻找精神力量,这是最便捷的路径,因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立和建设国家,创造了丰富的精神成果,因此,我们较西方国家更依赖政治信仰。而西方文明的源头是古希腊文明、基督教文化和罗马法,所以他们并不特别需要政治力量。这也是为什么冷战结束对西方社会的精神“大厦”影响并不大,而对我们却具有根本性和决定性影响的重要原因。

就后者来讲,中国已经走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处在近代以来最接近世界中心的时候,这就需要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找到新的力量之源,即便这样,我们还是需要到既得的历史创造中汲取营养。毕竟任何一个民族和政党都无法切断历史,科学的价值坐标系和精神“大厦”建设,必须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创造中,寻找精神因子和标定物。因此,从中挖掘出越深刻的思想,就越能找到前进的路径和力量支撑。历史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民族成长道路上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