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不易”缘于信仰缺失
■马 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严肃指出:“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如果组织上管得严一点,群众监督多一点就感到受不了,就要‘为官不易’,那是境界不高、不负责任的表现。”号召广大党员干部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规范言行,使之切实成为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狠抓党的作风建设,不断加大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力度,坚持扎紧制度笼子,强化对不良作风的刚性约束,这在受到人民群众普遍欢迎的同时,也让一部分留恋“一张报纸一包烟,悠哉游哉过一天”日子的党员干部感到不适应,慨叹“为官不易”,这种思想值得警惕。
“为官不易”之叹,说到底是信仰的缺失。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员在政府工作中,应该是十分廉洁、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在老一辈革命家看来,“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这种思想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每一名领导干部从入党那一天起,就应该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想信念,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有一种观点叫“当官即不许发财”,强调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上要追求高标准,在生活上要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颇具可取之处。没有这样的觉悟和素质,在诱惑面前就很容易迷失方向。
叹“为官不易”现象的出现,折射出一部分党员干部精神上“钙质”的流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入党的大门把得不严,一些人虽然组织上入了党,但思想上并没有入党,他们把入党当作谋取个人私利的阶梯和跳板,“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头脑里没有多少群众观点,反倒沾染了没有好处不干事的坏习气。一些党组织管理失之于软、失之于宽,使一些同志习惯于在“四风”之中生活,对一些不正之风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稔熟于“潜规则”,效仿于“老惯例”,生活上养尊处优、讲求排场,工作中得过且过、敷衍塞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些脱离了群众的“官老爷”,玷污了领导干部的形象,没有了共产党人的样子。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心当好人民的公仆,才会得到老百姓真心的拥护和认可,开展工作才会更加顺畅,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入党誓言和人生价值。相反,失掉了共产党员应有的信仰和风范,成为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甚至不惜越界犯规的自私自利者,可能一时占到些便宜,但最终会被“亚健康”所伤害,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
(《解放军报》2014年10月10日 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