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八一观点>>八方来声>>正文

撤回强征慰安妇报道难掩历史罪恶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陶宁薇 刘一君责任编辑:张婷2014-09-16 04:01

(原标题:撤回报道掩盖不了历史罪恶)

重重压力之下,日本《朝日新闻》日前宣布撤销1991年至1992年的一系列文章,该系列文章引用当年日本军人吉田清治的证词,证明日军在济州岛暴力强掳女性,强迫其成为慰安妇。《朝日新闻》称,“对济州岛进行了重新采访,没有得到可以证明其证词可靠性的证据。”但其仍然坚称,不能因为个别报道的失实来否定慰安妇问题的存在。

尽管如此,这一事件仍令一直妄图为日军强征慰安妇问题翻案的日本右翼势力兴奋异常。日本右翼媒体《产经新闻》欢呼称,“河野谈话”的基础崩塌了。《读卖新闻》则发表社论称,《朝日新闻》关于慰安妇的报道不仅煽动了韩国的反日舆论,且成为“对日本的错误认识”扩展至世界范围内的证据之一,“早就应该撤回该报道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宣称,“错误报道给许多人造成了痛苦,在国际社会上使日本的名誉受到损害。”

不仅如此,日本右翼媒体和政府官员继续揪住此事不放,要求《朝日新闻》“深刻反省”。日本自民党干事长石破茂更是公开表示,将就撤销报道一事传唤《朝日新闻》有关人员,继续在国会查证以往报道的来龙去脉。

日本政府和媒体对《朝日新闻》的批评,可谓其来有自。不管是安倍本人还是其所代表的政治势力,一直都视立场相对公正客观的《朝日新闻》为“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2005年,安倍还是官房副长官时,就被该报揭露曾直接干涉NHK一档关于慰安妇问题节目的录制。安倍第二次上台后,其一系列右翼行径,无论是参拜靖国神社,还是推动《特定秘密保护法》,该报都发表了社论予以批评。这些举动引得安倍“忍无可忍”,曾公开质疑《朝日新闻》的办报宗旨“是不是打倒安倍政权”。这次撤回报道,显然给了安倍一次打击报复的机会。事实上,由于对安倍政权的批评,该报曾多次遭到右翼势力组织的投诉、抗议、抵制甚至威胁。

不过,安倍等人的目的显然并不止于“出口恶气”这么简单。在日本政治生态加速右倾的背景下,对《朝日新闻》的“挞伐”,也成为日本大开历史倒车、试图否认日军强征慰安妇历史的机会。日本政府称,既然其引用的吉田清治的证词已被认定为伪证,就没有可证明日军实施了“强掳”的客观资料,(1996年联合国公布的把慰安妇认定为“性奴隶”的)报告中“性奴隶”的表述也就是不恰当的。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表示,“没有强掳这一日本政府的立场很明确,将在国际社会上切实说明我国立场和所做的努力。”安倍政权如此强调没有强征强迫等行为,实质是要把慰安妇问题变换成军队中的娼妓问题,把残暴的侵略加害行径变换成一般的法律和道德问题,其抹杀历史、推卸责任的企图昭然若揭。

然而,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撤回报道”事件,既改变不了日军强征慰安妇的历史事实,也挽回不了日本在国际社会的声誉。道理很简单,即便吉田清治的证词存有瑕疵,东亚数十万女性曾被迫充当慰安妇的史实也无法抹杀,“撤回报道”也不能让日本摆脱其在慰安妇问题上的责任。曾主持上述联合国报告的斯里兰卡学者库马拉斯瓦米表示,即使“吉田证言”的真实性无法确认,但调查显示,“慰安妇被募集的过程中,大多是强制进行的”,因而该报告无须修改。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皮莱日前也指出,慰安妇问题“不是历史问题而是现代的问题,一天不实现正义并作出赔偿,人权侵犯就会继续下去”,批评日本政府“未能寻求全面、公正、永久性解决慰安妇问题”。

安倍曾提出“美丽日本”口号,但历史痕迹不可能被擦干净。美丽的国家,不是一个把劣迹洗刷掩盖的国家,而是一个勇于正视历史的国家。安倍政权对内打压异己、对外强词夺理的行为,不仅无助于维护自身形象,反而将其政治短板暴露无遗。安倍如果真的为日本名誉考虑,还是先从正视历史、尊重广大战争受害者做起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