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贵精神财富和有力思想武器
——从邓小平同志独特思维品格中汲取前行力量
在中央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习主席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同志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功绩。在70多年革命生涯中特别是带领党和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邓小平同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维品格。这一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髓的独特思维品格,无疑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今天,认真学习研究这一独特思维品格,对于我们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加速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疑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
执着的政治追求和牢固的群众观点高度契合,强调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探求真理与服务人民有机统一起来
理想信念坚定与否、政治立场正确与否,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兴衰成败的头等大事,也是检验领导干部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根本标志。邓小平同志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比坚定。他一生“三落三起”,在被错误地批判和蒙受冤屈时,总是沉着坚韧、从不消沉,在88岁高龄时他还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正是这种执着和忠诚,激荡着他探索真理的勇气,更加深入地思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和根本规律问题。他以特有的政治智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拨开了笼罩在社会主义之上的种种迷雾,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指明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方向。在这一进程中,他始终对人民群众怀着无比深厚的感情,总是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作出决断的出发点和归宿,用“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这体现了邓小平思维中真理性与人民性的内在统一。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习主席指出,热爱人民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坚守的力量源泉。我们就是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做到对党、对人民、对历史负责。
前瞻的理论设计和彻底的实践品格高度契合,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理论先导和实践检验有机统一起来
一个理论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一件事情做得好不好,要由实践的结果来证明。邓小平同志称自己是“实事求是派”。他善于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善于从新的实践和新的条件中总结新经验、提出新观点、拓展新视野、开辟新道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为了在我国落后的社会生产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他不仅设计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而且提出了一整套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策略原则,为我们指明了迎接21世纪挑战、赶上世界发展潮流的正确航向。在改革开放既没有现成理论模式、也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他创造性提出“不搞争论”、“摸着石头过河”的观点,充分体现了他对认识规律的把握和实践第一的哲学思想,也体现了邓小平思维中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内在统一。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主席指出,实事求是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遵循的思想方法。我们必须意识到无论制定的目标多么宏伟,可能的收获多么诱人,如果说而不做、决而不行、抓而不紧,就等于零。要把改革推向前进,一方面必须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一方面必须重视抓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求实、务实、落实上下功夫。
勇敢的理性批判和深刻的创新精神高度契合,强调必须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把批判继承和勇于创新有机统一起来
没有继承中的批判就意味着没有人类文明的进步。邓小平同志敢说“不行”,这透露着他内在的那种敢于突破陈规的革命的、辩证的批判性精神实质。他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他强调“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他勇敢地高举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旗帜,科学运用理性批判,破除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破除了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和教条主义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的思维习惯,重新确立了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不唯书,不唯上,在求是、求实中创新:既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又善于总结群众的经验,在提高升华中创新;既在同中求异,又在异中求同,在对立统一中创新;既立足本国,又放眼世界,在吸收借鉴中创新;既总结正面经验,又吸取反面教训,在总结经验中开辟新道路。这体现了邓小平思维中开拓性与严谨性的内在统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习主席指出,开拓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历史担当。深化改革开放,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追随时代前进的步伐,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勇于改革、善于改革,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