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八一观点>>军媒声音>>正文

蓄养文之力,制胜明日之战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李蕾、鲍传利等责任编辑:张琴2014-08-25 03:27

“模范俱乐部”聆听先辈历史荣光

叶何伟 王圣贺 本报记者 朱 达

一面写有志愿军总部授予“模范俱乐部”称号的锦旗,一句“血战到底、永不言败”的战斗口号……记者走进南京军区某团四连俱乐部,一股浓浓的战斗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令人仿佛置身战斗文化的精神家园,感受传承不息的战斗文化血脉。

“战斗文化犹如一柄精神火炬,点燃战士心中的那团‘火’。”在四连俱乐部的乐器箱里,指导员陈朝敏取出一把斑驳掉漆的口琴,讲述起一段感人故事:参加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时,连队一等功臣、烈士孔新华就带着这把口琴。作战间隙,他经常用它为战友演奏歌曲。战斗中,孔新华烈士不幸被弹片击中头部壮烈牺牲,留下了这把口琴和一本记满歌词的歌本。20年后,他的弟弟孔华英带着这把口琴参军入伍,来到哥哥生前战斗过的连队,吹着哥哥吹过的口琴,投身从军报国的征程。

一支支战斗文化小分队,一件件战地文化乐器……俱乐部里的一张张旧照片、一样样实物犹如一部“战斗文化史志”向官兵昭示:“在艰难困苦面前,开展卓有成效、官兵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是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催生战斗力的精神源泉。”

既注重战争年代文化工作优良传统的接力传承,更注重新时期对文化工作进行创新拓展,使四连“模范俱乐部”不断焕发新光彩、发挥新作用、激发新活力——

一台台点歌机、液晶电视、投影仪,为官兵播放红色经典歌曲、红色电影、强军动漫,成为官兵传承红色传统、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心灵鸡汤”;一排排“红色书架”,整齐摆放着涵盖军事高科技等十几个领域的几百本图书,以及一本本官兵《学习成才档案》,成为官兵制胜战场的知识“加油站”;一台台电脑依托军区网络信息中心,和地方高校、大型图书馆互相联通,使网上学历升级、“电子读书”活动方兴未艾,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一座座崭新的健身设施打造官兵强身健体“给力健身房”……军事文化工作不断“拓展新平台、创新新手段、拓展新内涵”,使一座集“教育、学习、娱乐、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连队俱乐部拔地而起。

“进俱乐部哈哈笑,上训练场嗷嗷叫。”大学生直招士官李伟庚毕业于福建省一所美院,由他创作的《利刃出鞘》《猛虎出击》等油画作品深受官兵喜爱。作为连队板报小组、墙报小组组长,他欣喜地告诉记者:在野营拉练、驻训演习中,连队还依托黑板报、网络、小广播等“六小阵地”这个“铸魂大平台”,不断激发战斗精神、砥砺鼓舞士气,如今在李伟庚带动影响下,连队演唱队、棋艺组、影视书评组、报刊评论组、图书推荐组等一支支文化活动“生力军”层出不穷。

先进军事文化服务不断追寻时代脚步,在接力传承中创新发展,不断提升连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连队荣誉室里,获得“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引领我成长”国防生演讲比赛第一名的连队干部覃文强,指着一面面奖状锦旗,自豪地介绍说:连队已连续四年被上级评为“军事训练一级连”“全面建设先进连队”。

荣誉档案

陆军第1集团军某团四连,1953年1月奉命随部队入朝参战,先后圆满完成了夏季反击作战、维护停战协定、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等任务。在艰苦的环境中,四连党支部通过开展官兵喜爱的文化活动,鼓舞士气、振奋精神,为圆满完成任务打下坚实基础。在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的同时,四连充分利用俱乐部器材,积极开展联欢活动,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1955年12月,志愿军授予该连“模范俱乐部”荣誉称号。

点睛

一面锦旗、一把口琴,不仅载着一份荣耀,更记录一段历史。走进“模范俱乐部”,恍然回到战场,士兵听见冲锋号,也看见战火里的牺牲。或许,掩卷的历史有太多悲壮,而俱乐部还是那一方阵地,承载着历史的荣光,更为今人传承先烈的英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