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八一观点>>正文

“新冷战”形态再显 大国冷对抗加剧

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吕正韬责任编辑:张琴2014-08-22 11:22

真正的冷战时代“毕竟东流去”

尽管人们时常感受到国际政治中“新冷战”的紧张空气,但必须要看到,“新冷战”之所以被称为“新”,其实不过是冷战特征的个别或局部显现,远不能与真正的冷战相比。更为重要的是,国际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冷战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冷战之所以难于重现,最重要的是类似于以美苏两极为核心的集团对抗格局不会出现了。世界多极化进程尽管不是一帆风顺,却是不可阻遏的历史趋势,世界正进入“一超”、“群雄”混合并存的格局,对于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重新动员和组织集团对抗都是几乎不可能的。

从客观环境来看,冷战时期之所以能够形成两大对抗阵营,与战后的特定国际环境密切相关。战后殖民体系瓦解,世界民族独立解放运动蓬勃兴起,这给美苏两极凝聚自己的集团提供了机会。今天的世界,国家间的互动和交流极为密切频繁,同时,国家间民族、经济、社会等其他矛盾也不断显现,在这种背景下,任何期望为了对抗而对抗的同盟体系都缺乏有力的基础。

从战略意图来看,以美国为首的军事联盟体系尽管十分庞大,但西方国家的利益诉求也更加多元化,联盟体系内的利益焦点并不绝对集中,联盟也远非铁板一块。世界其他大国对军事结盟战略并不热心,中国向来秉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和不结盟是鲜明的战略主轴。俄罗斯的政治理想是推动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实现民族复兴,以结盟求霸权的政治意愿也缺乏动力。

另一方面,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国家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联系更加紧密。特别是在国际反恐、能源安全、防治自然灾害和疾病、打击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领域,更是迫切需要国家间的沟通协作,冷战间两大阵营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很难重现。大国之间矛盾分歧和共同利益复杂交织的现实,总是把它们塑造成亦敌亦友的关系,而绝非冷战时期那种不可调和的死敌。

当下的乌克兰乱局虽然冷战意味浓厚,实质上却是上述原因的折射。尽管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制裁的调门很高,但就在7月27日,德国副总理却指责法国和英国没有真正履行对俄制裁,反而继续对俄罗斯出口武器和军事装备,并呼吁西方国家团结一致。

事实上,英法两国的做法反映了欧盟对美、俄的典型心态。其实德国自身也没有与俄罗斯激烈对抗的意愿,作为欧盟的领袖国家,德国深知欧盟与俄罗斯在能源合作、贸易往来等诸多方面都有共同利益。数据显示,欧盟与俄罗斯每年的贸易额高达4000多亿美元,而美国与俄罗斯每年的贸易额则只有400亿美元。更何况,美国拉欧盟一起对抗、制裁俄罗斯,动机也十分复杂。美国战略学者布热津斯基自己都承认,美国推动欧盟和北约东扩,重要动机之一是稀释德国对欧洲的支配。

有分析认为,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预防德国等欧洲主要国家和俄罗斯在经济上走得过近,甚至在政治互信上会有某种程度的加深,进而对美国霸权构成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