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八一观点>>军报评论员>>正文

甲午战争教训:变革能图强 守旧必落后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本报评论员责任编辑:康哲2014-07-29 09:02

变革能图强 守旧必落后

——三谈牢记甲午战争血的教训

力主变革的清政府官员在甲午战争之前难以想象,代表洋务运动中军事变革最高成就的大清海防,竟然像“气泡”一样,被“蕞尔岛夷”轻易戳破。慈禧太后在后来推行“新政”时若有所悟:“困天下者在一例字。”所谓“例”,指的就是因循守旧。

19世纪60年代,中国开启了一场以“自强”为目标的洋务运动,推行陆军火器化、建立近代海军、创办近代军事工业、革新军事教育等。同时期的日本在经历“黑船事件”、看到中国的境遇后,也迈出了“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的步伐。然而,两国的变革之路又有着鲜明的差异。清廷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日本则以求沿袭西方大国的崛起之路,决心通过全方位变革向强者看齐。

最终,历史以战争的激烈方式,对中日两国变革之优劣作出了评判。辩证地看,甲午前清政府的变革有其进步性,但弊端也很明显:这是一场蹉跎岁月的变革,鸦片战争失败后,清廷在“昏睡”中毫无作为,使中国早期的军事近代化被延误了整整20年;这是一场跛足的变革,就像著名启蒙思想家严复说的,“以牛为体,以马为用”,变革长时间拘泥于制器等表层,缺乏全面变革军制的思想;这是一场怕痛怕痒的变革,变革派各自为政,有的在触及自身利益时甚至转化为变革的反对派。

反应迟钝、缺乏共识、不触及根本的变革,使得前进的脚步显得蹒跚,为甲午战争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对于这样的结果,马克思不会感到意外,他曾在1858年的《鸦片贸易史》中就写道:“一个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幅员辽阔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极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最终要在一场殊死搏斗中死去。”

忘记历史的民族没有未来。现在,中国踏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今天的国防和军队改革,与晚清军事变革相比,自然有天壤之别,但也面临一些相似的问题。比如,都属于后发追赶型,都要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都要优化军队组织形态,等等。历史证明,清政府的改革答卷是失败的,教训极为惨痛。我们作答时,必须引以为鉴。

当今世界,谁能在和平条件下不失时机地推进军事变革,谁就能在未来的战略竞争中占据主动。当前的世情国情,要求我们必须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有清醒的认识。全军上下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牢牢把握坚持改革正确方向这个根本,牢牢把握能打仗、打胜仗这个聚焦点,牢牢把握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这个指向,牢牢把握积极稳妥这个总要求,以饱满的改革激情凝聚强大合力,为实现强军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