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八一观点>>文化评论>>正文

解读《破晓》:从灵魂深处升起黎明之光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王文斌 严德勇 李华敏责任编辑:康哲2014-07-18 10:05

时代感召——

一部中国士兵的

“心灵成长史”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唐代诗人白居易早在千年之前便已深刻认识到:一切艺术应是对当下的观照。《破晓》主创人员将这部剧目的背景放在了“南中国海某岛上‘红蓝’对抗演习场”,将剧中人物锁定为“特种兵”,这种现实主义题材的选择,其苦心孤诣之处,便是向时代精神、向强军目标作出艺术回应。

在《破晓》这部中国士兵的“心灵成长史”中,处处充溢着酣畅淋漓的政治抒情,而非晦涩生硬的“政治图解”——

剧中主人公是一位没有具体姓名的“90后”特种兵——“我”。“我”参加“红蓝”对抗之初,刚抢滩登陆,便遭到“敌”伏击,5名队友为掩护“我”全部牺牲,而“我”也腿受重伤,行动不便,意志几乎被打垮。“我”在剧中痛惜地感叹:“也许我撑不起这么重的责任,一开始就败了,败得落花流水,败得一塌糊涂!”

正当“我”准备拉开象征着“牺牲”的红色烟雾开关时,舞台上出现了特战队长满含焦灼的责问与“激将”:“‘90后’的个性,是这样吗?”于是“我”开始迟疑不决。

随之,又从“时空深处”走来一对“姐弟兵”——16岁的女卫生员“姐姐”和13岁的“红小鬼”。这对“姐弟兵”是这支特种部队的“前辈”和“前身”,在相同地域不同时空的战场上,“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有在暗夜里狂奔的坚持,在信念和梦想的道路上一刻未停”……

正是“前辈”精神和灵魂的深层激励,让“我”完成了从绝望到希望、从胆怯向坚强的“心灵成长”,于是“我”鼓起勇气,只身深入敌后,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任务,实现了一名“90后”战士的铁血洗礼和精神成长,向观众传递了一个深刻主题:打赢才是王道。

纵观《破晓》,“强军梦”的鲜明主题贯穿始终。在剧中,编剧陈萱故意不给剧中人取名,让这一个个“无名英雄”成为一个个寓意深刻的艺术符号。“姐弟兵”寓指走进历史的革命前辈,“队长”寓指强军征途上的一个个身边典型,“我”则寓指在“强军梦”召唤下成千上万的新生代青年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