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八一观点>>强军论坛(观点)>>正文

夺取未来战争制脑权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黄昆仑责任编辑:毛志文2014-06-16 04:23
夺取未来战争制脑权
——访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曾华锋教授
曾华锋

伴随着全球互联网的崛起及新兴媒体的发展,目前世界主要军事强国都十分重视认知空间安全的战略问题。最近出版的《制脑权:全球媒体时代的战争法则与国家安全战略》这本专著,着眼未来战争发展趋势,聚焦全球媒体时代国家认知空间安全问题,提出认知空间的“制脑权”这一概念,引发军事学界的关注。记者就这一话题,访问了该书的主要作者、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曾华锋教授。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信息化战争的最高境界

记者:制脑权这个概念,离不开对认知空间的理解。请问什么是认知空间,何为制脑权呢?

曾华锋:信息化战争是物质与精神、观念与现实的统一,它既是物质形态发展的表现,也是精神因素作用的必然结果。信息化战争使人类战争第一次真正拥有了三个作战空间:一是陆、海、空、天等组成的自然空间;二是基于物理原理的网络电磁空间,它本质上是一种技术空间;三是由人的精神和心理活动构成的认知空间。赢得未来信息化战争,必须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获取战争的制域权并主导战争的话语权。夺取认知空间的制脑权,“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信息化战争的最高境界。

认知空间指的是人类认知活动所涉及的范围和领域,它是反映人的情感、意志、信仰和价值观等内容的无形空间,存在于斗争参与者的思想中。国家认知空间分散存在于每个个体的主观世界,由全社会无数个体的认知空间叠加而成。国家利益不仅以实体形式存在于自然空间、技术空间,也无形地存在于认知空间。“制脑权”就是以宣传媒体、民族语言、文化产品等所承载的精神信息为武器,以渗透、影响乃至主导社会大众与国家精英的认知、情感、意识为指向,最终操控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念、民族精神、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历史信仰等,促使其放弃自己探索的理论认识、社会制度及发展道路,达成不战而胜的战略目标。

记者:当前,随着全球媒体时代的到来,特别是新兴社交媒体的发展,大国之间的政治博弈持续加剧,人类心理困惑、道德危机、信仰迷失等“认知域症状”不断凸显,您认为认知空间对抗有哪些特点?

曾华锋: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国家认知空间的安全边界具有模糊性。国家认知空间是一个无边、无界、无形、无影但又不可忽视的利益空间与对抗空间,社会舆论和意识形态领域是认知空间争夺的主要领域,精神信息是主要武器。凡是精神信息可以传播到的地方,都可以成为认知空间较量的战场。二是国家认知空间的信息攻防具有操控性。精神信息的接收、加工及反馈方式不仅与人脑的功能紧密相关,而且具有鲜明的国家、民族特性。同时,精神信息在传播扩散的过程中易于失真。在全球媒体时代,个体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从理论上讲,任何个体或群体都可以瞬间在世界传播其加工、制作的特定信息,并对特定目标对象产生影响。三是国家认知空间的战略对抗具有持久性。精神信息的作用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不能指望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冷战期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是通过文化交流等活动,逐渐把西方的价值观念渗透到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达到和平演变之目的。如今,西方敌对势力通过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种学术交流,在正常的信息互动活动中谋求灌输、渗透西方“民主”、“自由”思想和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