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多能鄙事” 人生出彩)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鄙事,指平常之事、琐碎之事。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被后世尊奉为“大成至圣先师”。可他小时候家境并不好,不得不为了生计做许多粗活,常被人看不起。孔子后来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后来名气很大的时候,孔子还说过:“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可见,孔子驭马赶车的本领也不错,干这类“鄙事”,仍有信心让自己的人生出彩。
其实,不只是孔子,历史上许多大人物也往往“多能鄙事”,结果在不经意间留下了让人生出彩的佳话。例如俄国的大文豪托尔斯泰。有一次,在一个谈笑风生的场合,有人调侃托尔斯泰:“你除了会写小说还能干什么?”当时在场的人都觉得这句玩笑话说得过分了,而且也不是事实。年近花甲的托尔斯泰却没有对朋友的嘲讽还嘴,一声不吭地回到家里,就忙起来了。他的“车间”紧挨着他的书房,一张大木台子上摆放着榔头、钳子、钢锯、锉刀等工具,墙上挂着干活儿时围的围裙……他为回应朋友的调侃,亲手制作了一双漂亮而结实的高筒牛皮靴,郑重地送给了大女婿苏霍京。苏霍京怎舍得将老岳丈送的礼物穿在脚上,便将皮靴摆上了书架。当时《托尔斯泰文集》已经出版了12卷,苏霍京给这双皮靴贴上标签:“第13卷”。此举在文化圈里立刻引起轰动。托翁知道后哈哈大笑,并说:“那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一卷。”还有一次,托尔斯泰路过码头,被一位贵夫人当做搬运工,叫过去扛箱子。他为贵夫人扛完箱子还得到了5戈比的工钱。这时码头上有人认出了他,于是许多人围过来向他问好。那位贵夫人见状无地自容,想要回那5戈比,却被托尔斯泰拒绝了:“这是我的劳动所得,我很看重这个钱,不在乎有多少。”托尔斯泰到82岁时离家出走,想去当个农民,过一种自食其力的生活,在普通的劳动者中间度过残年。他到临死都信奉:“劳动,只有在劳动中才包含着真正的幸福。”
孔子、托尔斯泰“多能鄙事”的作为,体现的是一种甘于平凡、自食其力的充实人生,是一种以平常心做平常事过平常日子的高尚品德。他们用行动证实自己并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而是始终相信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是高贵而有益的。正如苏格兰作家、历史学家托·卡莱尔在《过去和现在》一书中所言:“劳动有一种永恒的高尚性,甚至于神圣性。不管一个人是多么愚昧,忘记他的高尚的任务,只要他切实认真劳动,他总是有希望的;只有在懒惰中才有永远的绝望。”“真正想要去做好一件工作,这本身就会愈来愈把人导向崇高,导向‘自然’的安排和规则,这些也就是真理。”
现在有些年轻人好高骛远,往往看不起“鄙事”。他们一进机关就盼着当领导,跨进军营就巴望当将军,结果弄得处处碰壁,自己苦恼,别人也视之为眼高手低、志大才疏,弄得上下级之间、同志之间都不融洽。“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想当将军无可非议,但必须从一个士兵该做的各种“鄙事”——如打水扫地、整理内务、上操站岗等等日常细微小事做起,从训练场上的摸爬滚打、一身汗水一身泥做起。只要这样做了,即使最后没有实现当初的宏大抱负,也会像《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一样,在“好好活着,多做有意义的事”过程中,创造和享受出彩人生。伟大的时代给我们创造了众多的出彩机会。但要真正无愧于这个时代,我们还是要向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学习,锻炼培养自己“多能鄙事”的本领和习惯。
《解放军报》(2014年6月5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