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八一观点>>正文

信息化条件下5%集散节点决定体系成败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于少燕责任编辑:杜汶纹2014-05-20 03:02

机构编组是不是越少越好?有人断言,少之又少、精之又精的“袖珍型”指挥机关是未来发展方向。但凡事并非“小就一定是美丽的”。一群绵羊战不过一头狮子,胜负不在“一群”与“一头”之别,而在于“绵羊”和“狮子”的差异。鉴于我军指挥机构庞杂,人员构成必须精简,这是毫无疑义的。但仅从数量上分析研究问题,也未免有点机械。海湾战争中,美军中央司令部指挥机构一开始只有七八百人,够精干的。可到了战争中后期,却陡然增加至1700余人。现代指挥与控制的复杂性、艰巨性,要求指挥所必须保留编制表上的大部分人员和设备。不过话又说回来,保持了相对规模的指挥机构,也就意味着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威胁。怎么办?有专家支招:“广泛分散配置的细胞状指挥所,可能是今后生存能力最强、效率最高的指挥形式结构。”

把握时机是不是越及早越好?在战场对决中,作战准备与其失之过迟,不如失之过早,这是对的。但并不是说,任何情况、任何问题一概都是早比晚好。比如,预备队的机动和使用,晚了固然会贻误战机,但早了也可能导致战斗失利。指挥军事行动特别是战役战术行动,贵在识机,重在适时。NBA赛场上的一个好教练,总是小心翼翼地使用暂停机会,该叫则叫,一次也不浪费,直至不再有机会为止,并且争取每一次都恰在其时,不早也不晚。而一个蹩脚的教练,要么该叫的时候不叫,错失己方调整的良机;要么不该叫的时候却叫了,轻率“预支”了后面更加需要的暂停机会。NBA的许多比赛都以几分之差乃至一分之差决出胜负,一次暂停的选择便可能是牵动全局的。这说明,恰当地把握时机是一种高超的指挥艺术,而美国军事运筹学家斯赖伯说过:“指挥员指挥艺术的作用可以达到总兵力的41%”。

编辑感言

达尔文与《物种起源》的变迁

■周 峰

是否拥有《物种起源》第六版,在英国藏书界是衡量藏书水平的标志之一,此说其来有自。

1831年底,达尔文随英国海军“小猎犬号”开始了为期5年的环球考察。之后又经过23年积淀,他在1859年11月出版《物种起源》。一个月后,在做了标点、拼写等技术修改后,《物种起源》第二版问世。之后,《物种起源》又分别在1861年出版第三版,1866年出版第四和第五版,1872年出版第六版。

然而学界普遍认为,《物种起源》的修订一版不如一版。从第四版开始,达尔文为回应批评,对该书做了大量修改,以至第六版篇幅比第一、二版多出三分之一。但篇幅还不是主要的,关键是限于19世纪下半叶的认识水平,对达尔文的批评多属无厘头,他的答复往往也是错误的。再加上达尔文为迁就政界、宗教界意见一再退让,导致第三版以后的《物种起源》越来越偏离原来正确立场,面目渐非。时至今日,除了达尔文研究者已少有人阅读第六版,出版商也仅限于选择第一或第二版。《物种起源》第六版,渐成稀品。

《物种起源》不同版本的遭遇说明,即使达尔文也难免因外力改变观点,所幸时间无法埋没公众认可的真理。这也启示我们,在探索包括未来战争制胜规律等问题时,质疑精神不可或缺,坚持真理非常可贵。理论被官兵充分理解掌握,才会成为制胜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