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美国把中国当作头号竞争对手和遏制目标的战略并没有因为乌克兰危机而动摇,相反更为加强。
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一直在遏制和接触政策中摇摆,一方面是中国韬光养晦,另一方面国际上流行的(也是海内外自由派强力鼓吹的)“中国崩溃论”对美国决策者还是具有较大的影响。但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的蓬勃发展终于令美国醒悟。只是针对中国的战略刚刚确立,便发生了“9•11”。由于这是美国独立战争后,第一次本土遭到袭击,而且是经济和军事的象征——纽约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顿时令一触即爆、牛仔性格的美国人来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结果送给中国一个非常难得的长达十年的战略机遇期。有了这次教训,乌克兰危机便无法起到当年“9•11”的“成效”。
要想理解美国的战略坚定性,必须要明白中美之间究竟存在何种不可化解的矛盾。
从宏观上讲,西方之所以崛起后统治世界,并不是依靠它的所谓普世价值,而是三样硬实力:资本的垄断权、工业技术及产品的垄断权、原材料的定价权。没有了这三样,西方在世界上就无法维持现有的地位。而中国仅仅用了三十五年,就大有取代之势。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对外贷款总量超过世界银行。仅2013年,中国对外投资就超过900亿美元,对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欧盟的投资分别实现685%、232.2%、109.3%、89.9%的高速增长。中国对外投资的存量2003年仅有330亿美元,2011年就达到了4247.8亿美元,辐射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对发展中国家的存量占89%。完全打破了西方过去在全球的垄断性地位。
另外,2012年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使美国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失去这顶骄人的桂冠。目前在工业制成品中,中国已经有超过130种产品的产量世界第一。和西方比起来,中国不仅效率高,而且价格更具竞争力。2014年2月19日,美国国会竟出现这样罕见的一幕:国会议员迈克•汤普森提出议案,要求国防部采购的国旗百分之百是“美国制造”。因为他发现美军士兵们带着国旗进行战斗,在境外基地中升起美国国旗,怀着胜利的喜悦在队伍中高举国旗,但令人讽刺的是这些星条旗往往是在中国制造的。当然,如果说国旗只和士气与荣誉有关的话,那么美国B-1轰炸机和F-16、F-35战斗机中也违反美国法律使用中国造的原材料和配件,则真真切切地让美国感到了威胁。
至于全球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则和正在进行人类史上最大规模工业化的中国密切相关。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已成为决定全球原材料价格最主要的因素。
应该说,站在西方的立场上,中国的崛起确实是威胁。对于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来说,当然是难得的机遇。
中美之间除了普遍性还有特殊性。这就是双方存在的结构性矛盾:美国不甘心失去全球老大的地位,而中国也不会仅仅满足于世界老二的位置。全球货币地位也只有一家。这是零和游戏,不会有双赢。
和过去美国取代英国不同,中国的制度和西方完全迥异,中国的成功在世界上意味着政治制度层面还有另外一种选择。然而,政治制度就怕有可替代性。当年封闭自成体系的苏联对西方的最大威胁就在于它提供了另外一种制度发展模式。
我们不妨想想,西方之所以没有在2008年号称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中倒掉,不就是依赖于它们在政治制度模式上的霸权地位吗?美国之所以能挺到现在,还不是因为它同时拥有美元全球货币地位吗?假如失去这一切,当下一场危机来临时,西方还凭什么度过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