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八一观点>>谈兵论剑>>正文

杨建立:观甲午战场 议强军目标

来源:参考消息网作者:杨建立责任编辑:刘航2014-04-08 17:20

甲午战争旅顺战役略图(大连市旅顺口区委宣传部供图)

参考消息网4月2日报道 甲午战场的战事,大多发生在笔者所在部队防区海域及周边地区。第一阶段的黄海海战,发生在海洋岛以北大鹿岛海域;第二阶段的金旅之战,发生在我部驻地周边的大连金州、旅顺一带;第三阶段的威海卫之战,发生在我部防区海域当面。作为驻防黄海前哨的海防部队,回首120年前发生在我部防区海域及周边地区的这段屈辱历史,我们对战场的触碰最直接,对战争的感悟更痛切。

无“气”不足以勇,少“气”不成其师

“气”为兵神,“勇”为军本。战场是武器和战术的对抗,也是作风与意志的较量。一支军队缺乏“虎狼之气”,没有不畏强手、一往无前、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骁勇之风,没有咬住不放、紧追不舍、牺牲奉献、精诚协作的坚强意志,未上战场、胜负已决,这既是甲午战场的警训,也是战争成败的铁律。

和平环境越久,打仗思想就越缺。和平积习越多,战斗作风就越散。古人说:“变故兴细微”,一个国家和军队武备的松弛,往往是从和平积习开始的。甲午战争前,北洋海军的种种官场痼习滋生蔓延,旅顺军港内驻泊的“南洋”号、“元凯”号、“超武”号兵船仅供大员往来差使,并不巡缉海面,甚至从朝鲜走私人参、装货载客挣钱牟利,为各衙门搞“创收”。而生活越是安逸,“娇”“骄”二气就越盛。

仅有好的生活条件,没有战斗精神,军队是不能打胜仗的。北洋海军的生活待遇非常高,普通士兵的饷银,一等水手月薪10两白银,一等炮目月薪20两白银,鱼雷匠月薪24两白银,电灯兵月薪30两白银,而当时一户中农的年收入为33至50两。就是说,一个普通海军士兵两个月的月薪,就相当于一户中农的年收入,官兵生活水平远远超过当时中等收入家庭的水平。军官的“年俸”(基本工资)和“船俸”(岗位津贴)就更高了,相当于普通士兵的几倍至十几倍。随着生活越来越安逸,官兵开始骄奢淫逸。“每北洋封冻,海军岁例巡南洋,率淫赌于香港、上海”。一支没有备战观念和战斗意志的“绵羊”军队,是敌不过用“武士道精神”武装起来的“虎狼之师”的。

长治久安是国家和人民之福,但对军队而言,军人不能奢侈地享受“和平时期”,不能忘记战斗队的根本职能。尤其是我们海防部队,从某种意义上讲,平时就是战时,我们要用海岛特殊的战略地位和部队担负的特殊使命任务,不断激发官兵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把枕戈待旦的战备意识渗透到官兵的血液中。

理想信念缺失,战时就会缺钙

战场较量的是军心,比拼的是军魂。理想信念缺失,战时就会缺钙。“忠诚之所在,则国兴军兴;忠诚之所背,则国破军亡”。甲午战场上的清军,面临着严重的信仰危机。当时的主要兵源是社会上的游手好闲者、各行各业的破产者和已经退伍的人。他们把当兵作为谋生的手段,既不懂为谁当兵,更不懂为谁而战,一旦走上战场,或弃阵而逃,或举手以降。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作“底子”,军队就会成为缺钙的“病秧子”。

同时,依法执纪不严,战时就不会步调一致。清军战场失利,往往都有这方面的教训。执纪无度、赏罚不明,战场上就会人人离心离德。平时组织松散,战场上就会溃散;平时军令不畅,战时就会各自为战。

1894年10月24日,日军混成第十二旅团攻击旅顺二龙山炮台时,统领姜桂题指挥清军凭垒瞰射,以200余人抗击3000余日军达4个多小时,但附近的案子山、松树山、鸡冠山、大坡山、小坡山、蟠桃山炮台等多处友军,既不以炮台火力支援,也不出动兵力侧击策应,坐视姜部兵败溃散。不久,这6处炮台也尽皆落于日军之手。

黄海海战时,战场最高指挥官是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实际指挥员是“定远”舰管带刘步蟾,总教习是德国人汉纳根,幕后操盘手却是北洋大臣李鸿章,使得整支舰队无所适从。战后北洋水师军官感叹:“我国海军章程,与泰西不同,缘为我朝制所限,难而尽仿,难操胜算也。”

张居正说过:“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海防部队大都点多面广、驻防分散,部队编制特殊、类型复杂,更要注重汲取历史警训,坚持从严治军、依法治军,注重依法指导和开展工作,确保关键时刻能够靠得住、冲得上、打得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