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八一观点>>热点透视>>正文

“打人”的战争思维打不赢“打架”式战争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鲁传刚责任编辑:刘航2014-04-01 06:24

打赢信息化战争应把握三条制胜机理

时刻准备着打仗,才能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准备好了可能不打,准备不好却可能被动挨打。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危机悄然而至,我们却全然不知。未来战争打不打,不完全取决于我们一方,但我们必须做好军事斗争准备。近年来,面对周边“热点”频发,我们主动稳妥应对、达成了战略目的。未来我国发展进程中仍将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挑战,迫切需要丰富和拓展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思想,把眼睛向内与向外统一起来,坚守底线思维做好战争准备,为国家和平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赢得战场胜势靠的是“软、硬”手段有机结合。信息化战争是体系对抗,依托的是网络信息系统,实现“快吃慢”靠的是侦察预警、指挥控制、火力打击、综合保障等在多维立体空间一体化有序快速运行。其中,体系作战能力中的“软件”作用更为突出。比如,如何解决目标识别难的问题:缺少敌军飞机舰船目标的电子指纹数据,无法进行对比分析,没有这些数据先进装备就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如何解决数据传输难的问题:目标信息传到武器平台,如果数据链出现信息丢失,将难以满足武器平台发射需要。还比如,如何解决抗干扰难?海空军武器平台的制导方式易受干扰,不解决这个问题,打得准是很难的。形成体系作战能力不仅需要先进武器装备,更需要长期战备和训练积累。信息化战争必须从“知彼”开始,通过长期、多手段准备把对手搞透,把对手数字化、对手主战武器信息卡片化,为体系对抗、克敌制胜提供保障。

赢得信息化战争胜利需要依靠民族凝聚力。近几场局部战争,是一种非对称作战、双方实力悬殊,也可以说是典型的“打人”式战争,而不是势均力敌的“打架”式战争。我们未来应对的战争很可能是“打架”式战争,用这种“打人”式作战理论指导未来战争是不行的。信息化战争中,人仍然是制胜之本。潜在对手不怕我们技术突破,就怕我们团结一心。科学技术发展、先进武器装备研发需要一个过程,提高民族凝聚力往往立竿见影,创新发展新形势下人民战争理论是我们的正确选择,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才能打赢未来战争。

 

编辑感言   

看透拿破仑身前的迷雾

周 峰

被称为西方“战争巨人”的拿破仑和“兵圣”的克劳塞维茨虽无面对面的较量,却也有过数次间接交锋。1799年11月9日,年轻将领拿破仑成为法国最高统治者,也是当时欧洲资本主义势力的代表人物。随后为抗击欧洲封建势力反扑,拿破仑组织兵力数次对抗反法联盟。其中1806年10月在耶拿——奥尔施泰特双重会战中,拿破仑击败了以俄国、普鲁士为主的第四次反法联盟,迫使普鲁士投降。这场战役也是拿破仑与克劳塞维茨第一次在互为敌对的战场上交锋。时年26岁的克劳塞维茨当时是普方高级将领奥古斯特亲王的副官,风华正茂。战场厮杀的瞬息万变尤其是他本人被法军俘虏的经历,成为其酝酿《战争论》这坛老酒的“谷粒”。

一年后,克劳塞维茨获释。又过了三年,普鲁士同意与法国结盟。克劳塞维茨愤而辞去军职,投奔俄国抗法。当时的沙皇亚历山大是欧洲少有的反法坚定派,他曾强调:“即使欧洲的全部刺刀都集中到俄国边境上来,也动摇不了我抗法的决心!”1812年拿破仑进攻俄国,兵败莫斯科开始撤退时,以俄骑兵军官身份参战的克劳塞维茨曾奋力追击,欲将其生擒。但身经百战的拿破仑,还是在一片狼藉中实现了全身而退。

克劳塞维茨虽未擒获拿破仑,却捕捉到了他的思想,以手中笔揭示了真实的拿破仑:虽然拿破仑军事艺术出神入化,但其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维护法国利益,政治是其第一出发点。至于欧洲各国老皇帝们东奔西走围攻拿破仑,同样也是为了捍卫自身的统治地位。政治是战争母体,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暴力单独看待。相比于后来在《战争论》中提出“战争迷雾”概念,克劳塞维茨认为审视战前迷雾更为重要,包括准确判断各方政治态势,洞悉战争征兆,权衡打与不打等等。但无论破解何等迷雾,都不过是解决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问题,其所需借助的是一串钥匙:问题意识、掌握一般或特殊规律和及时的情报信息等。

《解放军报》(2014年04月01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