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八一观点>>热点透视>>正文

军事转型:现代战争制胜的必然选择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李抒音责任编辑:刘航2014-03-18 10:58

高效益的战略管理模式是实现军队形态科学化的有力保障。战略管理的内容包括建立合理的军事组织框架、严格的制度规范和高效的运作机制。世界一些国家提升国防管理效益的主要方法是,采取企业化的战略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战略管理体系,提高资源使用效益。一是剥离非核心职能,使高层领导指挥机关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把工作重心放在谋划军队整体建设和长远发展上。军队管理可分为宏观战略管理和日常事务管理,两者不应在一个层次,在管理上应加以区分,否则将会导致军事系统效益低下。美俄两军均强调高层领导指挥机关应专注于前瞻性预测管理和战略筹划,而不应受日常事务性工作拖累。俄军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就是将总参谋部作为国防部的专职战略筹划机关,剥离其行政管理权;将军种司令部作为专司军种建设的部门,以此保证战略规划体系的均衡有效运行。三是建立专家辅助决策机制,使战略管理活动获得智力和技术支撑,提高国防资源分配决策的科学性。一方面在军内建起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紧密结合的决策机制,强调充分听取各部门的意见,吸纳各部门智慧;另一方面建立起外脑引进机制,让各职能部门听取各类智库的意见。美国为军方服务的安全咨询机构有兰德公司、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国防分析研究所、布鲁金斯学会等。同时,各国还强调军事运筹研究的参考价值,重视以跨学科的方式组织大批专家,运用数学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对重大军事问题进行定量分析,选择最佳决策方案。

着眼未来军事需求时间表,合理确立转型方式,确保制胜战争的现实需求,是成功转型的必要条件

选择转型方式,既要遵循军事发展规律,又要立足自身国情军情,考虑现实军事需求,打牢随时用兵并确保制胜的基础。为此,大国多选择渐进式转型。美军转型概念的提出者塞布罗夫斯就强调,军事转型“首先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持续过程”,应从长计议,渐进推行,不能一蹴而就。基于这一认识,美军转型在不打破现有军事体制、保持现有战备水平前提下,利用信息优势,通过对诸多军事要素的创造性整合来逐步实现战斗力的提升。美国陆军为确保转型阶段部队的战备水平,曾要求部队以三种模式存在:传统部队,目的是确保近期战备水平,满足军事战略的基本需要;过渡部队,目的是提高战区部队的反应能力,以满足军事战略的迫切需要;目标部队,最终目的是全面提升陆军部队的反应能力、部署能力、杀伤能力和生存能力,以适应未来作战需要。日本在推进转型过程中先从编制调整入手,陆上自卫队用15年逐步实现由“13师+2旅”向“9师+6旅”架构转变,海上自卫队则要建成4支“八八舰队”;之后是改革指挥体制,整合情报系统,情报本部升格为防卫省直属部门,统一负责情报与联合情报支援,为联合作战体制的建立奠定基础。与美军的做法相反,俄军选择了一条“先破后立”的激进式转型路径。俄军20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个连续不断的激进改革过程,特别是新面貌改革。

当然,渐进或激进转型方式是相对而言的,整体渐进改革路线中也需要采取局部激进措施,而激进转型路线也不排斥采取稳健步伐,关键是看转型的具体任务和客观实际。美军在强调转型是一个渐进性过程的同时也明确提出“三种步伐”并行,即在提高“核心能力方面连续小步迈进”,在“创造新的能力方面中步跃进”,在“创造新的游戏规则方面大步跃进”。同样,俄军在走激进式路线的同时也不排除循序渐进,在实施编制体制重大改革举措时同样注重对改革方案的论证、试点,并根据试点情况对改革方案进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