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破一破“圈子文化”)
有一种现象可谓之“圈子文化”,即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借同乡、同学、同事、战友、故知、相同的兴趣爱好等关系搞起人际圈子。这种圈子或以情感为依托,或以利益为载体,或以权力为核心,把进入圈子里的人粘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你拉我、我拉你,你帮我、我帮你,互通有无、互利互惠的利益群体。
“圈子文化”缘自何时,不得而知。中国自古就是一个重人脉、讲人情的社会。封建时代不仅同宗、同窗,即便是同年(同一年及第、升官),也会成为密切感情的纽带。至于官场上因为地缘接近、性格接近、嗜好接近而形成的人际圈子,就更多了。圈子里讲的是江湖义气、哥们义气,它置法规制度于不顾,置他人的利益于度外,奉行“潜规则”。圈子的本质是构建利益共同体,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
军营里也不同程度存在这种圈子文化现象。比如,同乡圈子,就由来已久。“三个公章,抵不上一个老乡”。因为是老乡,感情自然地就要亲近一分,遇事明显地要好办得多。但近些年来,圈子又有“新发展”。比如“同源”圈子,就是在某一个大单位,某些同志都来自某一个部队,就有意无意地形成一个圈子,感情上彼此接近,投票时相互支持,选拔使用干部时搞照顾。又如“同好”圈子,大家在满足兴趣爱好中拉近了感情,于是便把这种感情带到工作中,彼此照顾。还有微博圈子、微信圈子等,大家因为常在一起闲聊、互发信息,而拉近了感情距离。
形成圈子关系,是军营大忌。军队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重要的是要团结一切力量。这就决定了在军队人际关系上,必须不分亲疏、不搞山头,要讲官兵一致、公平公正、五湖四海。部队的战斗力是由每个官兵的个体力量积聚而成的,只有不分亲疏,把每个官兵的力量都调动起来,部队的战斗力才会强大,履行使命任务才有可靠保证。如果不是这样,“圈子文化”盛行,大小山头林立,各打各的小九九,甚至我这个圈子整你这个圈子,这样的部队还有战斗力吗?
“圈子文化”不仅是消解部队战斗力的蛀虫,也是危害个人成长的羁绊。有的人因为觉得自己已进到某个权力圈子里,背后有靠山,提职晋级时会有人拉一把,于是工作就不积极努力。更有甚者,因为觉得背靠大树,贪污腐败便胆大妄为,还将赃款赃物这里送那里给,以至搞出“窝案”“串案”。
“圈子文化”是一种封建文化、庸俗文化、没落文化,与社会文明建设背道而驰,与我军现代化建设南辕北辙。破除“圈子文化”,是净化军营文化的需要,是实现强军目标必须扫除的精神障碍。圈子往往因权力而结,破除“圈子文化”,领导干部要带头不搞圈子、不进圈子,自觉抵制圈子。在有些圈子里,领导干部常被推为群龙之首,如果领导干部自觉不进到圈子中来,许多圈子就聚拢不起来,就会不攻自破。因此,领导干部必须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要站在党和军队事业高度考虑问题,要把公平对待每一个官兵当成自己的责任,绝不为少数人和个人情感所左右。“圈子文化”作为一种不良文化现象,各级应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以整治。认真理一理人际圈子在部队有哪些表现,将其公开化,让大家看得清、识得破,自觉抵制“圈子文化”对部队的不良影响。同时把相关的规章制度建立好执行好。干部选拔任用、福利待遇分配、岗位调整等,一切都要按照政策规章来,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办法来,让小圈子发挥不了作用。这样“圈子文化”就自然而然地萎缩了。
《解放军报》(2014年03月14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