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学会打好“逆风仗”)
提要
如果说伏击、追击等仗相对好打,那么坚守、突围等则困难得多。有人因此说组织一场成功退却的难度和意义不亚于一场完美的进攻。
不久前,沈阳军区某装甲团进行山地进攻战斗演练。导调组临机出了个新考题:某战车中弹起火,限乘员30秒内从安全门弃车脱险。这个看似简单的情况却使车组乘员手忙脚乱,由于平时缺乏弃车脱险训练,他们用了1分32秒才鱼贯爬出。打仗有顺风时也有逆风时,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就不能不重视打“逆风仗”。
所谓“逆风仗”,就是在不利态势下与敌人进行的对抗。譬如抢滩作战,逆风逆水时,“一篙不当退千寻”,弄不好还会船覆人亡。如果说伏击、追击等仗相对好打,那么坚守、突围等则困难得多。有人因此说组织一场成功退却的难度和意义不亚于一场完美的进攻。
我军从战火硝烟中一路走来,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跃进大别山、鏖战上甘岭……正是因为打好了这些“逆风仗”,我们才有效保存了自己,最终战胜了敌人。
克劳塞维茨说:“战争是不确定性的王国。”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情况更加复杂多变。任何军队都不可能时时处处顺风顺水,指挥中断、联络受阻、攻击受挫、后援不继、补给不足等困难皆有可能出现。即使处于优势的一方,也随时可能面临突如其来的困境。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地面进攻势如破竹,突然有一座旅指挥所被迫击炮弹命中,信息系统遭到破坏,该旅指挥居然中断了一整天,度过了“黑暗的24小时”。
实战化训练是“和平时期最后一场训练”,如果训练时盲目乐观,对各种危险、困难估计不足,作战中就容易失之无备,严重时甚至一败涂地。毛泽东说:“我们历来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也不打只有准备但无把握之仗。”真正做到“有准备”“有把握”,就必须立足最危险最复杂的情况,预测敌人可能采取的一切手段,综合分析来自太空、空中、海上、地面的各种威胁,把困难想尽,在险局、困局、危局、残局中练战术、练指挥、练保障、练心理。只有切实从思想和行动上做好打“逆风仗”的准备,才能在残酷激烈、复杂多变的战场上应对裕如。
(作者单位:南京陆军指挥学院作战指挥教研室)
(《解放军报》2014年03月04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