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在调查研究中创新军事理论)
每一种真正有价值的军事理论,都是对所处时代战争脉搏的准确把握,这是国之大事、军之幸事。军事理论创新不是“坐在房子里主观决策”,不是拟好框架去找例证,不是“先入为主”定下结论,而是必须了解涉及战争、军事各方面的现实情况,掌握详细、全面的第一手资料。漫长的战争史中,凡是历经检验、沉淀下来有分量的军事理论,都源自作者对所处时代战争、军事基本事实的深入了解与思考。从《孙子兵法》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孙武对春秋时期战争实践演变的洞悉;如果马汉、杜黑、富勒等人不对现代军舰、飞机、坦克,以及战争时代特点、技术发展趋势有深入了解,也不会诞生《海权论》《制空权》《装甲战》等一系列与工业技术密切相关的军事理论。
调查研究是扬弃传统兵学与外军理论的有力工具。如何在“继承传统和借鉴外军”基础上形成适合自己的军事理论,这是各国军事理论创新都面临的问题。美军新军事变革的开启,借鉴了前苏军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提出的“新军事技术革命”思想。美军陆军军官麦格雷戈《打破方阵》一书的灵感,直接来自“规模小、棋盘式部署、机动灵活的罗马军团战胜笨重的马其顿重装步兵方阵”的历史记载。在继承传统和借鉴外军过程中,最大的误区是容易形成机械式、教条式的继承、借鉴。如果不把自己国情、军情调查研究清楚,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实质只能是“思想上的懒汉”。只有对自身的特点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把握其特殊性,才能剥离传统兵学中已经过时的观点、剔除外军理论中不适合自己的部分,形成自己特有的东西。
调查研究是使军事理论不断与战争实践相符的中介与桥梁。人们的认识必须随战争实践发展而不断深化,不断对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马汉的《海权论》是美国军事理论的骄傲,为美国海军奠定了理论基石。但1993年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举行的一次学术讨论会,主题却是“马汉还不够”。这一主题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动力和勇气。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典“海权论”的许多论断已经失去了原有意义。比如马汉几乎完全没有注意到两栖作战,对陆海两军的依赖关系也未认真考虑,而航空母舰的问世更对马汉的战列舰思想带来极大冲击。军事理论必须着眼于战争实践的发展主动寻求创新,刻舟求剑式的研究只会带来思想和理论上的僵化。从根本上说,调查研究的过程一头连着最基础的战争实践,一头联系着最深刻的军事理论,是促使军事理论与战争实践不断相符的中介与桥梁。
当前我军军事理论要真正实现创新发展,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当代局部战争实践、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作战对手情况、我国国情和军情的现状等展开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这是使信息化建军与作战研究得以创新展开的基础工程。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对当代几场局部战争实践整个过程和每一环节、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如果不了解网络拓扑结构、网络管理、电磁波的频域时域空域特征参数等基本知识,如果没有对作战对手优点和弱点的透彻认识,如果没有对我国国力发展、科技水平和信息化建设现状的清楚掌握,军事理论研究究竟能提出多少有价值的真知灼见?作为战斗力重要组成部分的军事理论研究,必须从涉及当代战争、军事的基本事实入手,以建军和作战面临的重点难点为牵引,通过系统周密地调查研究,出真思想,拿真见解,真正为打胜仗提供有力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