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沙特国防大臣透露,沙特开始积极推动组建海湾阿拉伯国家联合部队。海湾国家组建十万人的联合部队,并由沙特军方领导,这与当前的中东形势不无关系。有报道称,海湾国家组建大规模联合部队是为了应对安全威胁,而这样的威胁又来自哪里?
伊朗的军事压力无疑是首要原因。长期以来,中东战略格局在美国霸权体制下,形成了亲美和反美两大阵营。反美阵营多为什叶派力量,伊朗则是反美阵营的核心。沙特阿拉伯作为亲美阵营的核心国家之一,也把伊朗等反美阵营国家视为对手。
就军事实力而言,尽管沙特等海湾国家靠石油经济采购了大批美国军事装备,但伊朗的军事实力并不在沙特等国之下。一方面,伊朗一直积极发展核力量。尽管去年11月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达成了阶段性协议,但伊朗具备一定的核研发能力已成事实,不可能完全放弃其核计划。另一方面,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伊朗已具备运用弹道导弹和战术导弹进行远程打击的能力。伊朗发展的“流星”系列导弹,型号众多、打击范围广,已成为伊朗导弹力量的支柱,是令沙特等国头疼的安全威胁。
叙利亚内战的外溢效应也是海湾国家面临的安全威胁之一。叙利亚是伊朗的坚定盟友,两国一起与以沙特为首的海湾国家形成对抗之势。叙利亚局势动荡让沙特等国看到了推翻巴沙尔政权的希望。但叙利亚内战已持续近3年,巴沙尔仍未下台。和平解决化武危机使沙特等海湾国家欲借美国之手推翻巴沙尔政权的希望落空,令这些国家大为恼火。2014年7月,巴沙尔任期将满,如果他继续留任,叙局势没有根本改观,巴沙尔必然更加坚定地站在伊朗一边;如果卸任,叙利亚阿拉维派的安全难以保证,叙国内很可能陷入各种势力争权夺利的混乱之中。海湾国家此时组建十万人的联合部队,不排除等待时机进入叙利亚发动军事干预的可能。
此外,海湾国家也有维护其内部稳定的需要。海湾仍有不少阿拉伯国家是君主制政权,各国国内同样存在种种矛盾,发生在巴林的政治骚乱就是明证。沙特充分认识到“巴林效应”对其君主制政权产生的重大风险,在美国的默许下,沙特组织一支名为“半岛之盾”的海湾合作委员会联合干涉部队进入巴林,帮助巴林政府平息了暴乱。而“半岛之盾”正是这次组建的十万人联合部队的前身。像阿曼、巴林这样的海湾国家并不像沙特、阿联酋等国那样富裕,并且存在着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的教派矛盾,极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发生动乱。一旦动乱失控,势必影响沙特等国的政权稳定,以“联合”之名组建一支相当规模的部队,平时是一种威慑,紧急时出兵干预也师出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