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当时的德国与今天的日本国内都弥漫着严重的右倾和极端思潮
一战失败给德国以沉重打击。德国失去了1/8国土和1/10人口,战后又面临严重经济困难和巨额战争赔款。另一方面,德国军国主义分子并不承认自己是战争失败者(国家未被占领,社会结构未被破坏,军队也是完整地从他国撤回的),不甘心受到凡尔赛体系的制裁,德国社会上下充满对战胜国的不满情绪和仇恨心理。很多德国人相信他们的苦难是《凡尔赛和约》、犹太人和布尔什维克造成的。纳粹党充分利用了这种思潮,大肆鼓吹“种族优越论”、“生存空间论”,从而夺取并巩固政权。
再看日本,由于战后对侵略战争从未进行彻底清算,右翼势力得以保存并隐藏下来。例如,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曾作为战犯被美国关押过一段时间,出狱不久就重返政坛,50年代甚至成为首相。此外,在某些日本人看来,是非、善恶观念都是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没有什么绝对的对与错;战争只有胜利或者失败,没有什么正义和非正义。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日本屡屡发生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政治人物参拜靖国神社的事件。特别是近些年,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对现实不满的人愈来愈多,右翼、右倾思潮借势发展,影响越来越大。从政治上看,长期执政的自民党本身就属中间偏右阵营。加之近年来对自民党起牵制作用的政治力量逐渐减弱,进一步强化了日本政坛右转的趋势。不仅政坛,日本媒体和民间也都普遍受到右翼、右倾思潮的影响。
安倍就是在日本社会“集体”右转的大背景下当选首相的,因此上台后也极力迎合、利用右翼、右倾思潮,刻意制造紧张事态和战争阴云,作为赢得国民支持的手段。在竞选首相时,他公然表示,为2006—2007年任首相时放弃参拜靖国神社而“悔恨不已”。他还多次发表为侵略历史翻案的讲话,在日本政府举办的纪念“主权恢复”典礼上,安倍带头对天皇和皇后三呼“万岁”。安倍的内阁成员也多具有右翼、右倾的政治倾向。如外相岸田文雄就主张,应允许日本修改和平宪法,拥有集体自卫权,文部相下村博文声称二战期间不存在“强制慰安妇”,行政改革担当大臣稻田朋美曾出书否认南京大屠杀和侵略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