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考核历来是检验训练水平的“铁标尺”。平时考核严一分,战时胜算增一成。只有坚持“考为战”,让“铁标尺”铁起来,才能激发官兵精武强能的动力,实现考场与未来战场的无缝对接。
年终考核,不少部队事先不明确考核范围,考核内容从大纲规定课目中临时抽,受考人员从单位现有官兵中随机点,过去那种应考式、临时性的突击训练失灵了,过程式、照顾性的“弹性”考核不见了。谁平时训练训得全、训得实、训得严,一目了然。基层官兵纷纷反映,考核这把“铁标尺”真正铁起来了,既考得心惊肉跳,又考得心服口服。
组织训练考核,重在反映部队战斗力建设水平,重在为军事训练“把脉”,找准制约战斗力生成和提高的重难点问题,进而推动实战化训练深入发展。然而,过去有的单位图省事,课目设置避难就易;有的搞照顾平衡,轮流坐庄;有的走捷径,课目和人员由受考单位推荐,导致训练考核不严不实、失真失准,训好训坏、训多训少的区别不明显,不仅达不到考核应有的目的,还助长了投机心理和虚假行为,搞坏部队风气,损害战斗力。
让“铁标尺”铁起来,必须有只认成绩不认人的“铁面孔”。考核历来是检验训练水平的“铁标尺”。平时考核严一分,战时胜算增一成。只有坚持“考为战”,让“铁标尺”铁起来,才能激发官兵精武强能的动力,实现考场与未来战场的无缝对接。考核应当作为一场实战来打,创新考评手段,严格考核过程,严把受考人员、考核内容、条件设置、成绩评定关,增强训练考核的科学性、实效性,切实防止和杜绝偏考、漏考或迁就照顾、弄虚作假等现象,通过考核,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估部队战斗力现状,达到以考促训、以考促建、以考促战的目的。
让考核这把“铁标尺”真正硬起来、灵起来,必须抓好考核结果运用,与单位评先、立功受奖和干部选用密切挂钩。只有形成优秀者优先、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实干者实惠的鲜明导向,真抓实备才会成为习惯,实战化训练才会取得实效。
(作者单位:广东汕头警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