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八一观点>>八方来声>>正文

新军事革命,20年后再回首

来源:中国军网——国防报作者:李炳彦责任编辑:许品2013-08-19 05:23

  回顾世界新军事革命20年的实践,有很多经验可以汲取,也有不少教训值得注意,重要的是善于总结。做为后发国家的军队,下大力抓好理论准备,完成战略设计,不要走别人走过的弯路,不要再交自己已经交过的学费,才是最关键的。在这个科学技术飞速创新的时代,变革的潮流不会停止。中国有句俗话,叫“不进则退”。有人说,当今之事,进慢了也是退。笔者再加一句:前提是要弄清向那里进,沿着什么路径进。

  波澜壮阔的世界新军事革命,技术积淀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真正公开提出并以理论准备为标志形成高潮,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事情。当时,苏联的解体,海湾战争的胜利,五角大楼为防止美军懈怠下去,于1993年首次出台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报告在设计美军未来任务,规划军力建设中,公开提出实施新军事革命的设想。随后,世界主要大国相继响应。到今年为止,这场革命已经进行了整整20年。20年来,世界新军事革命走过了一条什么道路?取得了那些成就?有那些值得记取的经验和教训?今后革命的潮流向那里走?很需要总结、反思和再认识。

  军事学术思想的风雷划开长空

  如果我们把20年来新军事革命的过程作一个分段,可以概括为前十年,即1993——2003年,为思想激荡的十年,舆论准备和理论准备的十年;后十年,即2003年——2013年,是思想沉寂的十年,姗姗迈步转型的十年。由于革命潮流的不平衡性,一些国家的军队在进行理论准备时,一些国家的军队还只停留于舆论准备阶段。于是,直接影响着各自革命的进程。

  回想上世纪90年代,世纪之交的军事学术界是个多么活跃的时期。这场革命的领头羊美军,以国家“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为契机,由“横向技术一体化”切入,掀起新军事革命的理论准备热潮。那些革命者认为,当武器装备的精度、速度、打击破坏程度,沿着传统思路发展已经接近物理极限时,核心作战能力便转向一体化信息横向联通。突破烟囱林立的“信息孤岛”、“信息割据”,实行系统集成,建成“系统的系统”;打破分散主义,自行其是的信息保护主义,成了革命初期的舆论呐喊。革命首先要变革人,变革人的关键是观念更新。从工业时代的建军转向信息时代的建军,是一个划时代的革命。当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之际,军事思想空前活跃,新概念、新观念扑面而来。

  1995年11月7日,解放军报发表长篇文章《当今世界新军事革命的重心——信息战研究导论》。随之,我军理论界对新军事革命的研究逐渐升温,信息战、信息化,成了军队学术界最热门的话题。可以说,当美军进行新军事革命的理论准备时,我军也开始了新军事革命的舆论准备。

  1997年,美军提出《2015联合构想》。次年,五角大楼踌躇满志的将军们,经过对前构想的慎思与修改,以《2020联合构想》定稿。标志着美军新军事革命顶层设计的蓝本出现。在此期间,美军提出的“网络中心战”,“瘫痪战”,以及之后相继问世的“快速决定性作战”,“基于效果作战”、“震慑理论”等,都代表了理论准备的成果。2003年4月,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21世纪防务转型法案》,同时发布《美国国防部转型指南》,这些带有法规性的文本,确立了军事转型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实施办法。这标志着理论准备的完成,新军事革命实际步子的迈出。

  美军事转型的目标是在全世界夺取压倒性军事力量优势,实现军事能力的革命性进步,用美军的规则重新定义战争,阻止任何国家达到或超过美国军事能力,最终取得全球行动的自由。奥巴马上任后,美军这些关于转型的战略设计和战略举措并没有改变。即便在近几年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转型、革命的潮流也不会停止,相反军事革命还可能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动力。

  新军事革命引发的的学术争鸣

  随着新军事革命的新观念、新理论从大洋彼岸传到东方,对我军学术界产生强烈冲击。火力战呼?信息战呼?我军在舆论准备开始阶段,大家对新军事革命的内含、走势的认识并不趋同,思想观念之争十分激烈。2000年,伴随着我们迎来21世纪的礼炮声,解放军报《军事论坛》版开辟“战争是否日趋软性化?”专栏,展开了一场如何认识新军事革命走向的学术讨论。讨论历时半年时间,在思想观念上形成了这样几点共识:一是新军事革命实实在在地发生着,它是新技术革命催生的必然产物,而不是西方战略欺骗式的瞎忽悠。二是新军事革命直接影响着未来世界格局中的大国座次,处于半机械化阶段的军队,如果不能适时奋起革命,就会与发达国家的军队由以往的“代差”变为“时代差”。三是新军事革命主要是军事认知领域里的革命,信息优势,成了这一阶段新的核心军事能力,信息力,结构力,成了战斗力技术构成中的新要素。四是新军事革命的深层是军事哲学的革命,系统集成不只是个技术工程方法,也包含着领导者所需要掌握的哲学思想方法,舍此便难以引领变革潮流。五是新军事革命将促使东西方军事文化走向融合,重技术与重谋略相得益彰,信息化战争本质上是知识谋略战,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智能化,是一个智战时代。六是要分清军队信息化建设和建设信息化军队的联系和区别。信息化建设要继承机械化的经验和成果(如标准化),信息化不只是技术问题,应当和组织结构合理化共同运作。当然,这些共识多停留于理论界,在战略层面着重认识到了新军事革命的深远意义。

  2001年,我军正式提出要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2002年,我军战略方针进行调整,提出打赢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2003年,在美国防部提出“转型指南”时,我军提出了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口号。

  加强理论准备是关键

  20年革命(或讲变革),尽管美军在建设数字陆军,改革新的装备采办制度,推出新的技术研发成果,打了几场展现部分革命成果的局部战争等,但具有长远影响作用的是完成了理论准备,从五角大楼到各军种,一批积极推进变革的精英人物,勾画出从整体到部分的转型路线图。

  20年革命,我军在改革中先后完成了两次大裁减,全军形成了建网络、建系统的热潮,启动了陆军数字化建设的探索,航空母舰、四代战机等接连问世,我们的国防力量长足前进。但具有长远影响的是初步完成了舆论准备,认识到了这场新军事革命的深远意义,原则上提出了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目标和任务。

  值得指出的是,舆论准备和理论准备有联系,又有区别。舆论准备重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理论创新造势。理论准备包含有舆论准备,更重要的是代表国家和军队意志的新理论出现,并转化为新的战略规划、作战指导原则和条例条令等法规制度。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世界新军事革命的20年中(我军公开提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10年),我们的学者虽然也提出许多颇有创见的新观点、新思想、新理论,发表的文章著作汗牛充栋,但这些理论并没有转化为规划、转化为条令,转化为代表军队意志并指导军事变革的理论指南,各种学术著作,理论文章都还停留于一家之言。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认为,我们只是完成了舆论准备,尚未完成理论准备。尽管我们在战略指导上提出了“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口号,但没有在理论与战略规划层面,完全解决信息时代“建什么军,怎样建军?打什么仗,怎样打仗”的问题。更值得重视的是,没有成熟的理论准备,舆论准备的成果也往往随着舆论的停止而消失。

  近些年,舆论之声逐渐减退,人们看到的国际上正在发生着的现实武装冲突,又多是利比亚、叙利亚内战的画面。于是,我们的一些认识又重新回到了工业时代的建军思路上,认识走了一个圈,返到了原点,甚至有人开始怀疑变革的真实性。我们在转型中,因缺少自己的“路线图”,没有从理论上回答向哪转,怎样转的问题,也就失去了行动上的自觉。于是学者们呼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重在顶层设计,我们是否该有个《2030联合构想》了?!

  军队转型与战略调整相一致

  从2003年后,军事革命的呐喊停止了,我们习惯使用“转型”这个概念。其实,真正意义上的“转型”,是指军事革命在理论准备完成后进入实际操作阶段,是按照战略规划,沿着转型路线图有计划分阶段向前迈进。没有明晰的顶层设计,如同没有目标的行军,是不可能实现转型的。

  转型是要来真格的,动刀子的,所以阻力更大,更艰难,更复杂。分析美军后十年的革命,给人的表象是理论准备完成后,革命的脚步逐步放慢。前不久,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发布了一份题为《塑造未来军力:美国军力建设新方向》的研究报告。报告回顾过去20年美军力建设,是旧瓶装新酒,军事转型因“自留地”思想和思维惯性所造成的种种阻力,进展缓慢。我们也有人认为,美军的作战思想在倒退。海湾战争后,他们强调“海、地、空、天、电”五维一体联合作战,现在讲“空海一体战”,又回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空地一体战”水平。如何评估美军20年革命?笔者认为,美军转型不论快与慢,但一刻没有停止走向《2020联合构想》的步伐。需要指出的是,军队转型必须和战略调整相一致。变革也好,转型也罢,都是为国家战略服务的。进入21世纪后,美国在反恐的背景下,为构建单极世界格局,一直在寻找对手、全球布势,调整战略。起初,他们“怀抱日本”,把中、俄、印都称为“十字路口”的国家,战略聚焦点还不明确、不稳定。美国在顽固的冷战思维中,最怕出现一个能够直接和他抗衡的第二个苏联。于是,谁跑得快谁就成了他的对手。这几年,全球经济不景气,而中国稳步发展。发展之速世人皆知,韬光养晦也没用,不论你如何表示不会挑战美国,美国也要主动来挑战你,这是美国战略文化决定的,回避也没用。美国“重返亚洲”,即战略重点移至亚洲,矛头所向,是遏制中国。遏制是战略,遏制中有合作,是策略。“空海一体战”是指向性非常明确的理论。如果我们把美军在革命中提出的“网络中心战”、“快速决定性作战”等理论,称之为基础理论,通用理论,那么“空海一体战”则是“定身打造”的应用理论,具体作战指导理论。美军“空海一体战”在第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战网络实施致盲打击;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远程ISR和打击系统实施压制作战;夺取并维持空、海、太空和网络电磁域的主动权。这实际上是“瘫痪战”、“网络中心战”的应用版。值得注意的是,美军“空海一体战”,把中国人民解放军应对外部安全威胁的力量使用,概括为“拒止作战”、“反介入作战”,从反面帮助我们提出个理论概念,我们是否可以从“破彼之破”的角度,构建出自己的实用理论?经验证明,正确的军事斗争准备,应当先有指导方针,再有力量部署;先有作战思想,再有行动方案。作战思想才是战场的灵魂。实现我们“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目标,无疑要研究跟谁打,怎样打,用什么打,用多少资源和怎样使用资源等问题;无疑要研究对手,研究对手是怎样研究我们的。

  美《塑造未来军力》报告的出台,标志着美国战略调整完成后,要加快转型步伐。美军20年革命的积累,也为结构调整的转型奠定了思想和技术基础。海湾战争时,美军的指挥系统还是“C3I”。随后,便出现“C4I”,接着是“C4SI”,“C4SRI”,“C4SRKI”,“信息栅格”,“大数据”。在这个发展链条中,“大数据”的建成,标志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信息优势”将转化为“决策优势”。这一转化,正是《2020联合构想》提出的革命目标(或转型目标)之一。在“联合构想”中,美提出的“新四军”,即“快速机动军,精确打击军,传感器军,聚焦后勤军”,是新军事革命中最重要的结构调整。新的军种不是以作战空间划分,而是以作战功能划分。现在看来,新军种在原来体制的基础上,对作战功能进行综合集成就能实现,从而减小了革命的阻力。美未来军力的重点是与打造领先的自主信息系统相适应,加速新概念武器,特别是定向能武器的发展,改变战争规则和战争面貌。我们可以预言,2020年至2025年,美军在联合构想中提出的目标基本能够实现。所以,军事学术界把这个时段,称之谓一个关键的“时间窗”,随着美军“联合构想”目标的实现,国际安全环境还要发生严峻变化,多极化的走势有可能被迟滞。

  当心进一步拉大“时代差”

  在新军事革命走过的后10年,美军由于理论准备基本完成,采取了只做不说的策略。这就给人以假象,似乎“领头羊”不走了,新军事革命止步了。认识上的误解将进一步拉大后发国家军队的“时代差”。

  经济不景气,美军国防费相对减少,那还有能力搞军事革命?其实,上世纪90年代初美军提出新军事革命,当时也是国防费相对减少。成功的军事革命不在于多花钱,而是选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如同新的产业革命发生时,国家重点发展朝阳产业,会暂时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但战略方向选对了,发展才有长远的可持续性。新军事革命是核心军事能力转移。在新技术革命持续发生中,新的核心军事能力是不断变化的,信息技术作为引发新军事革命的主要技术,成为核心军事能力。当这一核心军事能力达到一个“平衡态”时,新的核心军事能力又会争居变革潮流的上游。趋势显露,以激光武器为代表的定向能武器,正在成为引领变革潮流的下一个核心能力。美军在发展智能化装备时,不声不响地在积极推进定向能武器,特别是激光武器的快速发展。于是,我军已经有人提出,在未来的无人化战场上,可能发生的是光战争。美“空海一体战”在未来发展的设计中,提出九个作战方面的倡议,五个组织结构方面的倡议,八个技术装备方面的倡议,都是在为实际的转型作设计。特别在技术装备建设的倡议中,专门列出了“关于定向能武器系统的倡议。”这条倡议文字不多,内涵确深不可测。从美2014财年国防预算申请中也可以看出,美军之所以没有再对新军事革命大叫大喊,是因为他们希望后发国家的军队在传统的发展道路上加大投入,继续追赶。就是说,在技术上已经远远领先的美军,与其比别人跑的更快,倒不如诱导别人跑错路。美在“空海一体战”理论中直截了当地说:“面对中国军队,空海一体战应该有助于实施“成本战略”,诱使或鼓动中国人民解放军投资于那些昂贵但对美军及其作战行动威胁小的对抗措施。”甚至有国外评论说,美军希望中国人民解放军沿着传统的发展道路追赶,因为双方在赛跑中,许多方面中国刚跃出起跑线,美军已经跑了60圈,并转入到了新的赛场开始领跑。

  发展道路的不同选择,那才是战略性的非对称。我们曾提出过“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口号,因理论准备不充分,却不能回答如何跨越的问题。

  世界新军事已经走过的后10年,看似“寂静的十年”,其实并不寂静,只要新技术革命持续发生,新军事革命就不会停步。特别在新产业革命正在兴起之际,军事革命的浪潮或明或暗、或隐或现的存在着。每一个变革的拐点处,都有个发展道路的重新选择,这是真正的历史机遇,战略机遇。

  总之,回顾世界新军事革命20年的实践,有很多经验可以汲取,也有不少教训值得注意,重要的是善于总结。做为后发国家的军队,下大力抓好理论准备,完成战略设计,不要走别人走过的弯路,不要再交自己已经交过的学费,才是最关键的。在这个科学技术飞速创新的时代,变革的潮流不会停止。中国有句俗话,叫“不进则退”。有人说,当今之事,进慢了也是退。笔者再加一句:前提是要弄清向那里进,沿着什么路径进。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