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八一观点>>热点透视>>正文

论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

来源:红旗文稿作者:王伟光责任编辑:梁丽2012-06-27 15:12

    三、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民主是在本质上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民主的最广泛的人民民主。资产阶级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不同于封建专制的,优于历史上其他阶级政体形式的资产阶级民主。该民主的特点,一是结束了人类社会历史上封建专制统治,带有鲜明的反对封建专制的特性;二是适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对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三是相对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以往阶级社会形态来说,赋予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以较多的自由、平等、人权,如承认每一位公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但这只是在资产阶级所容许的范围和限度内;四是形成了与其民主政治相适应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民主理论,以及一整套比人类历史上以往任何民主政治都要成熟的民主形式、程序、规则,为今后更先进、更合理、更高级的社会主义民主思想、理论、形式、程序、规则提供了前提和资以借鉴的经验……这些都是资本主义民主的长处。然而,任何历史阶段的民主、任何剥削阶级的民主,都有其历史的和剥削阶级的局限性。利益起决定性作用。任何时代的剥削阶级都是少数人,该剥削阶级所创造的民主必然首先服从于并服务于该少数阶级的利益,是少数阶级的民主,这是毋庸置疑的铁定事实。当然,在满足、维护资产阶级少数人利益的同时,为了保证该阶级少数人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也会兼顾其他阶级、阶层的利益需求,相比它之前的剥削阶级来说,会给予其他阶级、阶层以较多宽限和较为广泛的民主。资产阶级在实施民主的同时,从来没有忘记并丢弃专政。民主与专政是一对孪生兄弟,有民主就有专政,强化民主的同时也要强化专政,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保护资本主义的民主,就要建立和保持强大的专政工具,资本主义民主是在强力专政基础上实现的民主。

    资本主义民主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和进步性。为了能够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阶级阶层,资产阶级更需要借助民主的大旗,把他们所主张的民主说成是全民民主、普世民主,给其他阶级许诺更多的民主、自由、平等的权利,在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早期也是如此。资产阶级民主具有革命性的同时,亦带有极大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资产阶级民主自我标榜为全民民主,但其实质和最终目的是为少数剥削阶级的民主,披着民主外衣,打出普世的标牌,在形式上做更多的民主文章,有很强的两面性。当然,资本主义民主也不完全都是骗人的,的确较以往的剥削阶级来说,会给予其他阶级较多的民主要求,满足较多的民主诉求。然而,资本主义民主的进步性会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没落而越来越少,欺骗性越来越大,形式上的民主越来越多会增加其反动性。

    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有三个重要区别: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是历史上真正多数人的民主,是被压迫、被剥削、被统治阶级多数人的民主;二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实行民主的同时亦实现专政,科学社会主义经典作家称之为无产阶级专政,在我国即人民民主专政;三是社会主义民主公开宣称自己是绝大多数人的人民民主,不排除对极少数人的专政,而不像资产阶级那样把自己的民主伪称为“全民的”、“普世的”民主。

    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辛亥革命,采用资产阶级上升期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民主理论武器,试图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从而推动中国走向独立、解放、富强的强国之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进步的,其资产阶级民主理论武器唤起了多少仁人志士为此前赴后继。然而,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世界已经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列强已将世界殖民地分割完毕的世界格局,不允许中国独立自主地走资本主义民主强国之路。中国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也不可能像革命时期的西方资产阶级那样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功,结果是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围攻下半途而废。蒋介石集团自称是孙中山的继承者,但他所推行的独裁统治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愈加国之不国、民不聊生,把旧中国进一步引向内战与黑暗,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并没有改变。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的民主主义革命理想和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民主纲领,展开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与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同:首先,它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而不是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其次,它是以工农联合为基础,包括资产阶级及一切爱国人士在内的最广泛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之后,要不间断地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要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文化,而新民主主义政治就是新民主主义民主。新民主主义民主不是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最广泛的民主。新民主主义民主还要过渡到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中国共产党的民主主张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是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最先进的民主思想。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民主主义民主主张既继承了孙中山的旧民主主义思想,又超越和发展了孙中山旧民主主义思想;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既是对新民主主义民主的继承,又是新民主主义民主的发展。

    新民主主义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国情出发而提出并设计的,是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的,它有机地包括两个方面:对人民实行最广泛的民主,对少数人民的敌人实行最有效的专政,新民主主义民主的实质就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全面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民主政治的制度、体制、程序和规则,构成了毛泽东思想关于民主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创新观点。新民主主义民主与我们党进一步要实行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不可分割的。新民主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提和准备,社会主义民主是新民主主义民主的继续和进步。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建立提供了根本制度保证。中国共产党人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主张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社会主义方向;必须有助于巩固生产资料公有制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政治制度;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实现广泛民主与集中领导的统一;必须建立和实行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体制、民主法治、民主形式、民主规则和程序;以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中,党成功地领导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些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成功地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新局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社会主义民主应当是比资本主义民主更广泛、更先进的民主,但由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并无现成模式可供借鉴,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我们党也经过了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我国目前实行的民主政治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封建主义遗毒深远的国家。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度也走过一段弯路,如“文化大革命”对民主与法制的破坏。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正确路线,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确立相一致,党领导人民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批判地继承人类社会一切优秀的民主成果,包括资本主义民主所创造的积极成果,抛弃资产阶级民主的糟粕,继承新民主主义民主的优秀传统,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社会主义各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是未来向社会主义更高阶段直至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民主;是适合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民主,是与该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民主;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包括一切爱国的阶级、阶层在内的最广泛的人民民主;是以中国特殊历史形成的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基本特征的民主;是对多数人实行民主、对少数人实行专政的民主。由于现阶段的中国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转变来的,发扬人民民主、肃清封建主义影响格外重要;又由于中国正处于成熟的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影响下,一方面防止西方民主的侵入,另一方面也有向西方民主学习的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逐步建立、逐步完善、逐步成熟的历史过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已经创造了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但距离应实现的目标尚很远,需要共同努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既不要一切照抄照搬西方民主政治的做法,又不要脱离现阶段国情而超越时代,不能认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是一个长远的过程,而放弃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努力,不能为今天我们的民主尚待完善而自我否定、自我矮化,更不能把资产阶级民主说成是千年文明而主张全盘接受,实行民主西方化。当然,也不能放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断推进、不断完善。须知,资本主义的民主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构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才刚刚开始,刚刚开始的新生事物尽管不完美,但它的未来永远是光明的、美好的。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