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八一观点>>热点透视>>正文

论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

来源:红旗文稿作者:王伟光责任编辑:梁丽2012-06-27 15:12

    一、民主政治有鲜明的政治性

    民主,无论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生活领域,还是在国际社会政治生活领域,都是一个极其重大而又敏感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一般来说,民主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内涵:

    一是作为国家政治制度层面的民主,就是通常所说的民主政治。民主就是政治,民主带有鲜明的阶级性、政治性、意识形态性。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领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服务。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对人民实行最广泛的民主,对少数敌对分子实行强有力的专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都是基本政治制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主是指国家政治制度。

    二是作为具体组织形式、机构、机制、操作层面的民主,就是通常所说的民主政治的具体组织形式、运行体制、机构、机制和具体运作程序、原则、规则。它是为一定的国家制度、一定的政治、一定的阶级服务的,为什么服务,就从属什么,就具有什么性质。一般说来,它本身没有特定的政治性、阶级性和意识形态性。例如,是议会还是人民代表大会,是总统还是国家主席,并不能说明国家制度的性质。再如,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是民主的通常规则,本身不具有明确的政治性、阶级性和意识形态性。

    三是作为民主价值观、民主思想、民主作风的民主。如对民主的价值追求、价值判断等价值观,关于民主的理论、观点、认识等思想,密切联系群众、多听不同意见的民主作风。这些作为观念形态的民主,是有意识形态性、阶级性的。同样的民主理论,可以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观,也可以是工人阶级的民主观。

    三种不同的民主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比如社会主义民主,必然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然要求领导干部具有“公仆意识”、“取消一切特权”等优良的民主作风和民主思想。三者也是相互区别的,第一种、第三种民主的政治属性不能混淆,而第二种的民主则可借鉴,如民主政治的一些具体组织形式、机构、体制、机制,操作原则、程序和规则,既可以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所采用,也可以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所采用。

    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民主政治,是具体的、历史的、变化的,从来就没有抽象的、超阶级的、超历史的、永恒的、普世的民主政治。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原始社会是无阶级社会,在原始社会晚期,人们创造了原始的民主议事制度以及相应的组织形式、机制。可以说,这是由原始社会公有制所决定的原始公社内部的民主政治,是原始公社内部最广泛的民主制度。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制度带有极其鲜明的阶级性,奴隶社会的国家政治制度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专制统治,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拥有绝对的统治权、剥削权,奴隶社会不可能有什么民主政治。但是,在奴隶制的希腊城邦社会,也产生了一种城邦民主政治,无疑该民主也只是奴隶主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只是少数人的民主,是少数人对多数人专政的民主。封建社会是专制制度,是与民主政治根本对立的封建政治制度。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建立了与民主政治根本不同的封建君主专制政治制度。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实行的仍然是黑暗的专制独裁制度。

    资产阶级是在专制的封建社会内部产生的新生阶级,代表新的生产力发展方向,资产阶级要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受封建生产关系束缚的生产力,必然要冲破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政治,建立与私有制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从根本制度上保证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这就发生了以民主制度来代替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该说,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资产阶级创造了适应人类历史进步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资产阶级民主在资本主义上升期是具有进步性和革命性的。

    然而,资本主义民主同时具有两重性、两面性。一方面,相对于封建主义来说,有其进步性和革命性,但其进步性和革命性是暂时的、历史的、有局限性的;另一方面,相对于工人阶级来说,又有其欺骗性、反动性的一面。资产阶级民主从一开始就是少数人的民主,是以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为前提的民主,是以保护资产阶级私有制经济利益为条件的民主,因而资产阶级民主在资本主义上升时具有进步性和革命性的同时,就具有局限性、有限性、反动性、虚伪性和欺骗性。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来说,它实行的并不是真正的民主,以表面的全民性作为伪装,掩盖其对多数人实行统治、压迫的阶级实质。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民主逐渐丧失其进步性和革命性。

    当今时代是作为新生事物的社会主义力量与资本主义力量博弈的时代,显现出两种历史趋势、前途和命运的反复较量。资产阶级革命成功的同时,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反动性也愈益显现。资本主义在以社会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的同时,资产阶级就造就了它的对立面——工人阶级,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开始孕育否定、替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因素。当社会主义作为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力量,以社会制度的形式诞生以后,就一直遭到资本主义运用经济的、政治的、意识形态的乃至军事的力量的围攻。

    资产阶级在其革命时期,民主、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是它战胜封建势力的思想政治武器,它所追求的民主、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政治武器的确比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武器强,这些思想政治武器一度成为向封建专制主义开展斗争的舆论工具。但随着资产阶级上升期的结束,资产阶级在运用民主巩固其经济基础,运用民主、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武器为其存在保驾护航的同时,也运用民主、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武器向社会主义国家发起意识形态的进攻,企图西化、分化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实行广泛的人民民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民主制度。当然,社会主义是新生事物,社会主义民主也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作为新型民主,它还有很多缺憾和不足。在当今时代对民主的选择上,必然表现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民主政治的生死博弈。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