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装见证:三代军人的青春模样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吴永杰 王钰凯 等责任编辑:姬彩红
2019-10-09 15:38

官兵身上衣,连着战斗力——联勤保障部队供应局负责人就军服改革与发展答记者问

■解放军报记者 赖瑜鸿 通讯员 王晓伟

军服是官兵生活的必需品,是军队形象的重要体现,是军人身份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威军威的象征。

官兵身上衣,连着战斗力。军服的改革,见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辉煌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

记者:请介绍一下我军军服改革的简要历程。

负责人:我军军服从红军时期开始,革命战争年代,受当时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主要是粗布军装,军服式样单调、品种单一,基本上只能维持最低的保障需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标准的红军服装是灰色的中山装、红领章、红五星、八角帽,但各部队服装颜色差别较大。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着国民革命军军服,佩戴“八路军”“新四军”臂章。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服装与抗战时期基本相同,战争后期改戴解放帽,佩戴“八一”五角星帽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军服品种、数量少,保障标准和水平也比较低。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军服先后进行了十余次改革。50式军服,首次在全军统一了制式;55式军服,为实行军衔制奠定了基础;65式军服,“一身绿、三点红”特色鲜明、影响深远;87式军服,制式系列基本成型;97式军服,为新一代军服深入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07式军服,实现我军军服的历史性跨越。

每一次军服改革,对满足官兵作战训练和生活需要,促进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伴随共和国的成长发展,我军军服取得了哪些成就?

负责人:统一全军服装制式,形成完整配套的现代军服系列;运用高新技术改进材料和制作工艺,军服质量显著提升;系统研制单兵防护服装,部队战场防护与生存能力不断增强;建立服装号型系列和适体范围,军服适体水平明显提高;创新服装供应保障机制,军服保障方式取得重大突破。

记者:我军军服在供应保障上都有哪些变化?

负责人:以往,军服主要依托军工企业、军队编设的被装修理所加工生产,成品军服发运到军需仓库后,按照部队需求,采取部队自领、军需仓库配送等方式供应到部队,部队再分发到官兵手中。

联勤保障部队成立后,紧跟军委机关被装精确申领改革步伐,依托地方物流力量,探索实践“工厂-物流企业-部队官兵”保障路径,用于当季发放的军服通过物流企业中转、分拣、包装,直接配送至官兵手中。下步将突出精确化保障,运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实现从工厂到个人的直达供应,减少供应环节,缩短供应周期,提高军服保障效率效益。

记者:请谈一谈未来军服的发展方向。

负责人:军服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军队发展史。当前,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进入新时代,未来军服应更加体现一体化防护,适应未来战场大规模杀伤武器、全天候和多频谱侦视技术、恶劣环境条件对军服的更高需求。

未来军服更加强调集成化配套,按照综合集成思路,功能上做加法、品种上做减法,优化配套、减少数量、提高质量,体系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齐全。

未来军服更加注重人性化设计,运用大数据建立中国军人体型模型,展现中国军人的体型美;适应军人作战训练特点,从军服的款式设计、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入手,改善军服的吸湿性、透气性、保暖性,研制装备舒适型、保健型和防护型军服。

未来军服更加突出精确化保障,运用先进技术与数字化装备,实现立体化测量、无纸化设计、自动化制作;运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实现从工厂到个人的直达供应,降低军服生产成本、缩短供应周期,提高军服保障效率和效益。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