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名大噪的M1938坦克盔

笔者收藏的这款就是被称为“大狗帽”的M1938头盔。
美版“手撕鬼子”大戏《狂怒》带红了一批电影里的坦克戏,包括《太平轮(上)》《智取威虎山》。并非主角的坦克也吸引了观众的追捧和热议。笔者以为,成功的战争电影未必要样样“任性”,追求效果、找刺激。单单就坦克手来说,就有很多可以聊的,今天我们就聊聊主角们头上的坦克盔。
从球场走向战场
时间回到上世纪30年代,世界列强纷纷发展本国的装甲兵。1938年,美军为了适应装甲兵部队的发展,开始研制一种新的坦克兵制式头盔。研发委员会先后考察了现有为军方服务的企业和一些民间厂商,最终体育用品生产商罗林斯制造公司的方案脱颖而出。罗林斯公司是一家百年老店,从1877年起生产棒球手套,到现在依然生产橄榄球头盔、棒球头盔和防护用品,是体育用品界的常青树。
罗林斯公司为这个项目成立了三人设计小组,并在1941年5月1日申报了“坦克头盔”的专利,后来这种坦克头盔被军方命名为M1938头盔。这是一种以旨在减缓车内碰撞的防护盔,本身没有防弹功能。
M1938头盔专利申请书中的主要设计目标是:1,轻量化的防护头盔,舒适、合体、通风性良好。2,为了可以快速的佩戴和摘下,没有头部调整系统和下巴带。3,留有可以与头盔匹配的耳机位置,同时考虑使用者耳部的舒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