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导系统无法拦截
从目前情况来看,无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都基本利用已经退役的洲际弹道导弹作为高超音速飞行器的助推平台。所不同的是,只需要将这些弹道导弹的上部,即核战斗部换成“高超音速飞行器”载荷即可。而这类武器系统的关键就是要试验开发这个位于弹道导弹上部的“高超音速飞行器”,这也是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重要试验的开发对象。
美军的HTV-2“猎鹰计划”已经开展了多年试验,尽管有失败的经历,但这类飞行器目前依旧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各类试验,期待于2020年前能完成研制工作。
高超音速飞行器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两点,一是极快速度,二是高机动性,这两点无疑都是现有反导系统的“克星”。速度优势意味着高超音速武器能够以更快的速度飞行,并在发射后极短的时间内把有效载荷送抵目的地,很难被现有防空系统拦截。加上其拥有的高机动性,虽然反导系统可以预警,但也无法有效跟踪和最终拦截。
不过,由于这类飞行器的研制难度很大,需要攻关的技术难点颇多,因此目前也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具备研制能力。
高超音速飞行器其实种类比较多,除了上述的“弹道式巡航导弹”类型的高超音速飞行器,还有比较典型的两大类,一是类似于美军正在研发的X-51A“乘波者”,一类是美军正在试验的X-37B“太空战斗机”。
中国强调科研性质
从美军的角度来看,发展超高音速飞行器主要是为实现其“全球快速打击系统”军事部署,而从俄罗斯角度来看,发展此类飞行器更多是为了反击美军的反导系统。因此,发展能替代洲际弹道导弹的突防反导系统的利器,更是包括俄罗斯、中国在内的军事强国的现实考虑。
据外媒报道,中国正在积极研发高超音速武器系统。2014年8月7日,中国进行了第二次WU-14超高音速助推滑翔飞行器测试。此次测试在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进行,测试的失败并不让人意外。由于高超音速飞行压力极大,所以有关高超音速系统的测试失败率非常高,美国同样是如此。
9月6日美国媒体发表文章称,中国的空军利器排在首位的是WU14高超音速助推滑翔飞行器。美国媒体就此高调炒作“中国威胁论”,尤其是“中国军事威胁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滕建群认为,高超音速飞行器是航空动力第三次革命,代表了现在航空动力发展的方向。这种技术成熟后马上可以转到军事用途,提高一个国家在争夺空中力量方面的地位和优势。
中国军事专家杜文龙说,美国强调这种武器可以运载多种战斗部,但是美国认为发动核战争没有胜利者,因此以常规战斗部为主。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强调突防进行常规打击,没有突破核门槛、效果可控、规模可控。
俄罗斯印度急起直追
客观讲,中国进行高超音速武器试验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美俄等强国早在上世纪就开始了相关研究。从技术原理上讲,高超音速飞行器也并不是新鲜事物,钱学森教授早在上世纪40年代末就提出了这种“助推—滑翔式弹道”。
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布拉莫斯”导弹是布拉莫斯航空航天公司正在研制的超音速巡航导弹,该公司是印俄合资企业。“布拉莫斯”导弹最高时速可达3马赫,已成功完成了36次发射试验,各类测试项目将加快节奏,有望于2015年进行实际部署。
俄罗斯“战术导弹武器”集团公司总经理鲍里斯·奥布诺索夫曾表示,俄罗斯已经研制出高超音速导弹,但目前飞行的时间仅为数秒。
奥布诺索夫表示,“现在我们的导弹以4.5马赫的高超音速飞行,但我们需要的不是短时间飞行的导弹,而是能在空中以高超音速稳定飞行的导弹。”他解释,高超音速从4.5马赫开始,必须研制飞行速度为6马赫、10马赫和14马赫的导弹。他指出,“谁第一个掌握高超音速技术,谁实际上就能控制世界”。
高超音速飞行器绝不是美军的独家专利,印度人能做,俄罗斯人能搞,中国没有理由不去做,否则无异于“自废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