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评论:声呐设施多样直-18“耳聪目明”
主持人:
我们来具体说一下它这个反潜的能力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我们也看到了,在这个直-18的机头的下颚处,它有一个大圆盘,据说是对海搜索的雷达的整流罩,马上这个大圆盘搜索雷达,在作战当中是怎么发挥作用的?
曹卫东:
因为我们知道这个潜艇它藏在水下,但是它有的时候会浮出水面,比如说给电池充电,或者是浮出水面的时候它观测用潜望镜,这个时候它通过雷达是可以发现目标的。那么你这个雷达搜索的面越广,比如说360度,下面的目标,因为你是从空中对水面进行搜索,那么360度全方位的你就可以搜寻了,那么这显然比原来的,比如说有一个仰角、有一个倾角,你的搜索的范围要大得多,这样你对潜艇的威胁就大得多了。所以这个改变,也就是你雷达这种方式的改变,可以有效的,全方位的搜索比如说充电,或者是离水面比较近的雷达,从这个方向搜寻。再一个是声呐,你可以把声呐浮标投下去,可以发现水底下的潜艇,然后通过声呐浮标把信号发出来,再有一个就是把这种拖曳声呐这种东西,从直升机上直接投放到水里,来监听潜艇的这些活动,用综合的方法来增加你搜潜的这种能力。
主持人:
据说这个声呐浮标,媒体也注意到了,说这个在直-18的机尾部分,有这样一个四排八列的小孔,据说可以投下32枚浮标,这样一比就比美国的海鹰直升机的所谓25个这样浮标的数目要多一些,那么作战能力是不是也会更强一些?
专家观点:直-18有多种搜潜装备
杜文龙:
说明搜潜的功能比它要强得多。因为每一个投放的浮标,它侦查的范围都是一定的。如果大家都差不多,那28个、这36个,显然中间有非常巨大的差距。另外在反潜或者搜潜过程中,不同的区域情况不一样,如果认为这个方向可疑,它可以投下自己的声呐浮标作为标记。另外如果这个区域很多,那么它可以同时对很多个疑似的海域进行标记,这样为吊放声呐去进一步命中目标,或者是详细的侦查目标能够提供一个基础。因为我们看到的声呐浮标,它是一个普查的手段,吊放声呐是一个细查的手段。
主持人:
这二者之间怎么结合?
杜文龙:
首先要通过这种声呐浮标投掷,来大致确定疑似目标所在的概念区域,到底在哪儿有可能不知道,但是大概在这个方向,具体的方位或者说具体的参数,要通过吊放声呐来确定。比如说它在机体的东部还有一个大洞,实际上它是一个吊放声呐的绞车,如果把这个吊放声呐也放在这个海域,那么对目标能够精确的测定。那么一旦被两个声呐同时抓到,要想跑恐怕已经来不及了。
主持人:
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投放式的这个浮标,它其实是一个确定范围的功能。而这个吊放式机载的这个是解决精确度的问题。
杜文龙:
一个是详查,一个是细查。比如说它这个投掷的浮标还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比如说我就在这预防首先投下浮标,一旦潜艇出现这个区域,我捉到了它的噪声信号,说明这个方向有异动,水下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吊放声呐,甚至是派遣潜艇,或者是水面作战编队在这个方向进行详查,能够大致确定目标的位置。这样为攻潜作战,提供一个情报基础。
主持人:
您刚才也提到,除了它的这种反潜能力之外,它自身还具备一定的攻击力。我们知道在直-18上,还可以携带4枚反潜鱼雷,包括一些轻型的反舰导弹。那它现在整个直升机的攻击能力如何?